大河网

殷墟博物馆启动“殷墟文物猜猜看”活动

2024-10-28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之甜

  猜猜看,殷墟这十件文物是做什么用的?10月28日上午,殷墟博物馆主办的“殷墟文物猜猜看”活动发布仪式在殷墟博物馆一楼大厅举行。本次活动旨在营造传承以商文明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良好氛围,激发公众对殷墟文物的研究兴趣。

  “殷墟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记忆,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但其中仍有一些功能尚不明确,犹如一个个未解的谜团,等待着大家去探索。”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介绍,他们从近4000件套馆藏资源中挑选了“妇好”铜爵、玉柄形器、铜异形器、陶锚形器、陶牛首箕形器、铜角形器、陶牛首方形器、铜手形器、铜铃首锥状器、铜权杖10件功能尚不明确或仍有争议者,诚邀广大观众朋友共同参与到这场奇妙的历史探索之旅中来。

  据介绍,观众可以通过殷墟博物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活动页面下载报名表,通过电子邮箱提交自己的猜想内容。后续的评审环节,将邀请权威的专家团队对大家的猜想进行评审。评审标准将综合考虑合理性、创新性以及严谨性等多个方面,确保评选过程的公平、公正、科学。为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活动还设置多个奖项及丰厚的奖品。

  除此之外,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殷墟博物馆调整了票务政策,自2024年11月1日起,购买殷墟博物馆门票有效期调整为三天(节假日除外),三天内游客可凭有效纸质门票、二维码及身份证享受每日入馆参观一次。

  赵清荣表示,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公众与历史文物的亲密互动,更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通过本次活动,这些功能尚不明确的文物有望找到新的解读视角,将进一步促进殷墟文物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文物信息

  1.“妇好”铜爵

  “伟大的商文明”展厅第二部分沿墙柜13

  1976年出土于殷墟妇好墓,长流尖尾,伞形顶立柱,兽头鋬,三棱锥实心足。柱顶火纹,柱侧三角纹和雷纹,流两侧饰龙纹,口、流、尾下各饰蝉纹,颈腹饰龙纹,雷纹作地。因爵有流有鋬,有人认为是手持饮酒器,但部分铜爵底部有烟炱痕迹,有人认为其为温酒器。此外,爵柱的功用也有不同说法:一是用于滤酒,在流床上放置滤袋,两端套于柱及流身上,滤出的酒流入爵腹;二是用于提移,铜爵在加热时,温度逐渐升高,手提爵柱来拿受热后的爵;三是在加热时,触摸爵柱以测酒的温度是否合适等。

  2.玉柄形器

  “伟大的商文明”展厅第三部分壁龛柜29、沿墙柜30

  这两件玉柄形器分别出土于1990年安阳郭家庄M160、2004年安阳大司空M303。殷墟出土的柄形器较多,整体呈长条柄状,尺寸因个体而异,材质多为质地较好的玉石。部分玉柄形器光素无纹,展现出玉石本身的自然质感和简洁之美。而有纹饰的玉柄形器,其纹饰种类丰富,常见的有兽面纹、蝉纹、弦纹等。关于玉柄形器的用途,学界尚无定论,主要有以下说法:一是柄形器在夏代为悬挂或手持的礼仪用玉,在商代是商人为纪念祖先所制的高级祭祀性礼仪玉器,在西周时作为礼仪用玉;二是该类玉器应为文献记载中的“瓒”,为祼礼中所使用的祼玉之一;三是玉柄形器应为玉璋或玉璋的亚种;四是玉柄形器器名应为“节”,是三代时期诸侯贵族出行时所持的重要身份证明和信物等。

  3.铜异形器

  “伟大的商文明”展厅第三部分沿墙柜34

  1999年出土于安阳刘家庄北地,长59、宽39厘米,重21.4千克。尖首较扁,而后渐粗,有孔以连接木柱。横截面呈椭圆形,侧面有方形穿孔,另两侧有半环形系,以作固定之用。该器体型较大,推测为攻城撞门器具,还有推测其可能为固定旗杆的“旗鐏”。

  4.陶锚形器

  “伟大的商文明”展厅第四部分台上柜35

  1992年安阳花园庄南地出土。它整体呈三爪的锚形,中有一圆柱,前端连接三爪钩,尾部有一圆形穿孔。专家推测这件器物可能为船锚,也可能为吊在屋内用以悬挂物品之用。

  5.陶牛首箕形器

  “伟大的商文明”展厅第四部分四面柜53

  2011年安阳大司空H59出土。平面呈U形,前部圆弧形、后部近方。后面无边框。中部低凹,中间有十字形镂孔。前端上接牛头,底部接四个矮平足。具体功用尚不明确。

  6.铜角形器

  “伟大的商文明”展厅第四部分沿墙柜56

  1990年安阳郭家庄M172出土。为两件一对,呈尖角状,中空,一面为平面,另一面圆鼓。该类器物用途不清,推测其可能为跳舞时所用,也可能为某种装饰。

  7.陶牛首方形器

  “伟大的商文明”展厅第五部分台上柜63

  2006年安阳任家庄出土。整体为一方形平板,上有方形及圆形孔洞,呈中心对称分布,两角各置一牛首。在历年来的殷墟考古发掘中,发现此类器物有两类:一是呈几何形,以长方形居多,也有方形或中部宽两端窄的梯形;二是呈动物形,目前所见均为牛形。这些器物均有排列有序的倾斜穿孔,孔壁的倾斜度多为45°左右。有专家推测这两类器具可能是商代计时器具之一,利用太阳东升西落、阳光投射角度的变化在时称刻度上的投影来计时。但是否确属商人的计时用具还需要更为充足的资料来论证。另外,这类遗物的计时方法尚需进一步斟酌。

  8.铜手形器

  “长从何来”展厅第一部分独立柜2

  2000年安阳花园庄东地M54(亚长墓)出土,位于墓主人小腿处。通长13.03 厘米,重0.1千克,比一般成人手略小,右手,呈微曲半握状,五指比例适中,关节清晰,指尖圆滑,指甲微露,手背之上装饰半个饕餮纹,手腕截面呈椭圆形,其内残留碳化木柄。发掘者综合分析后认为它可能是最早的假肢,还有人推测是权杖的杖首、捞取食物的工具等。

  9.铜铃首锥状器

  “长从何来”展厅第三部分独立柜27

  2000年安阳花园庄东地M54(亚长墓)出土。通长17.9厘米,柄部直径1.1厘米,整体呈曲波形,尖部呈锥状,柄端是一个中空球状装饰,内部有一颗铜制弹丸,使用时会发出清脆的声响。这类器物多见于晋陕高原地区的青铜文化中,具有明显的北方草原青铜文化特征,此前在殷墟并未发现过,其作用不明,专家推测它可能与玉觽一样用于松解绳结,或是用于锥孔缝制皮具。

  10.铜权杖

  “长从何来”展厅第三部分独立柜28

  2000年安阳花园庄东地M54(亚长墓)出土。它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呈牛角状,銎部上细下粗;下部为圆柱状,前端饰有四个蝉纹,其下有一周云雷纹及四个三角纹,中部偏上有两个正对的穿孔,此穿孔是为横穿木钉以防止木柄脱落之用,木柄上的木钉保存完好。出土时两件器物皆定名为“铜鐏”。同类器物在刘家庄北地M793、淇县大李庄等地亦有出土,具体用途尚不明确,有学者考证两件铜鐏应是一组配套器物,或为礼仪活动中的仪仗用具。

编辑:张龙(小)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