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礼赞新中国 出彩大中原·应急篇丨持续深化改革 锻造应急铁军

2024-09-23大河网-河南日报

①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原油田队到湖南支援,开展排涝救援作业。

②7月17日,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河南排水队组织力量参加南阳市社旗县抗洪排涝工作。

③商丘市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到当地企业开展指导帮扶。

④2023年4月,我省举行防汛综合演练。

开展“使命-2024”河南防汛综合演练。

2023年5月18日,“出彩河南人”2022最美应急先锋宣传推介活动发布仪式在郑州举行。

2023年5月28日,全省应急救援队伍技能提升实训活动在新郑市举行。

河南国家区域性公路应急救援中心内的应急抢险救援车辆。

  □余致力 孙速启 李创

  在改革中应运而生,走改革路不断壮大,河南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自2018年调整组建以来,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实现了从夯基垒台、立木架梁到全面推进、厚积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从“物理相加”到“化学反应”的深刻变化。中原大地上,一支经历淬火锤炼的“应急铁军”,正为人民群众筑起坚实的安全防线。

  在持续深化改革中,全省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成熟、逐渐定型,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体制之变、机制之变、力量之变、成效之变。

  大安全、大应急的框架体系逐步构建,形成了统筹管理、统分结合的新机制;健全扁平指挥、会商研判、监测预警、区域联动、防灾减灾救灾一体化等应急机制,形成横向互联互通、纵向上下贯通的应急指挥体系;加快补齐专业救援能力短板,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应急救援队伍为主体、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力量体系。

  在改革重塑中汇聚应急合力

  聚阳生焰,攥指成拳。我省持续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整合11个部门的13项职责,应急管理系统理顺统与分、防与救的关系,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与相关部门专业优势,统分结合、防救协同的优势更加凸显。

  空中无人机穿梭、水面救援艇疾驰、地面架桥车迅速展开……今年6月,一场全流程、全要素、全链条的防汛综合应急演练在鹤壁上演,全市20余个部门和相关企业参与其中、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城市排涝、电力保供、通信保障等多项演练任务。“这次演练充分检验了应急管理部门统筹指挥下,各行业各部门协调联动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为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和能力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该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高效协同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在中原大地渐次形成。机构改革后,省应急管理厅负责指导各级各部门应对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负责全省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承担省安全生产委员会、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等6个议事协调机构的办公室职责,全省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进入新时期。

  2023年7月,台风“杜苏芮”来袭,全省迎来大范围降雨。汛情就是命令,在省委、省政府统筹指挥下,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组织会商研判和视频调度,扎实做好防范应对台风的各项准备。强降雨落区各省辖市闻“汛”而动、全力应战。各地按照应急预案立即对相关群众进行转移避险安置,提前预置抽排水设备、救生艇、大型抢险车辆等救灾物资和设备,确保安全度汛。

  “湖南加油,河南应急来了!”今年夏天,湖南洞庭湖流域突遭暴雨袭击。接到紧急支援调令后,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河南排水队经过10多个小时长途跋涉,星夜兼程奔赴湖南岳阳开展排涝救援。这支应急铁军依托的,正是在改革中完成重塑的河南省应急救援排水中心。

  2018年11月省、市、县应急管理部门顺利挂牌成立以来,逐步完成全省应急管理党组改设党委、设立政治部,全面完成厅属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6个厅属单位整合优化为4个,科学谋划形成防灾减灾、技术支撑、宣传训练、抢险救援“四大功能”,为全省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常态长效中守护百姓平安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必然要求。如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升应急管理效能,成为摆在应急管理人面前的考验,是必须答好的时代答卷。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与自然灾害抗争史。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我国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愈发明显。以防灾减灾救灾为抓手,我省在自然灾害防范应对上多维度发力,不断筑牢安全生命线。

  “哪些县区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都采取了什么应急响应措施?”今年主汛期,这样的防汛会商调度,几乎每天都会在省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内开展,重点时段更是一日多次研判会商。

  在防汛工作中,我省坚持以气象预警为先导,总结建立起“123”“321”防汛应急机制,对每轮降雨过程提前3天研判雨情汛情险情,提前2天预置应急抢险力量,提前1天组织应急避险转移,从源头上减少了因灾人员伤亡。

  今年7月,南阳等地遭遇大范围强降雨,防汛形势严峻。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果断对南阳市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省应急管理厅迅速向当地调派应急救援队伍27支289人,排水车、冲锋舟等大型装备81台套,支持当地抗洪救灾任务。在这场年度大考中,我省无一人因洪涝灾害死亡,以实际行动守住了安全底线。

  有效应对灾害的背后,是我省持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扎实举措。

  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整合设立河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推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分级管理的灾害应对工作体制和覆盖全灾种、全流程、全方位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

  建立灾害事故应急快速响应机制。省应急管理厅组建先遣指导组、前方指挥所、基本指挥所“一组两所”快速响应专班,事故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组建先遣指导组赶赴现场,在后方成立基本指挥所,注重前后方协调联动、形成合力,统筹物资调配、抢险救援、信息发布。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今年以来,省应急管理厅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作为夯实筑牢安全生产基础的攻坚之举、治本之策,深化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推动各项举措见行见效。

  每月第一个周一,应急预案演练、安全知识问答等场景都会在不少企业上演,这是我省深入开展工贸企业“主题安全日”活动的缩影。活动中,企业常态化开展事故假想、风险研判、警示教育和“一备三查”。目前全省已有2万余家企业参与,有效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走进沁阳市的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巨大的罐体间管道纵横,却不见工人身影。在安全区的控制室内,各项生产参数实时在大屏幕上显示。“这是信息化手段赋能安全管理的真实范例。”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已组织编制河南省危险化工工艺全流程自动化控制基本要求,对重点危化企业进行全流程自动化改造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提升,全省300余家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危化企业已建成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系统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与之类似的还有矿山企业。秉持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的理念,我省初步建成5家智能化示范矿山,完成149个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辅助系统智能化改造,启用236台远程操控挖掘机和无人驾驶矿用卡车,完成598个岗位无人化替代,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在建强队伍中筑牢安全基底

  在一次次危急时刻迎难而上,在一场场大仗硬仗中英勇奋斗,这是应急人的日常写照。

  不久前,全省应急管理系统拉开了应急应战大练兵大比武百日行动的序幕。百日大行动,人人重参与,将把成熟有效的工作机制、救援物资装备更好转化为新质战斗力,全面提升应急管理队伍能力素养。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化是关键。今年7月,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聚焦加快实现“五个转变”,为不同类型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前,我省已投资建设6个省级区域性综合应急救援保障基地,并打造了省级通用航空救援基地,实现全年2架直升机全天候备勤。”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说,以60支省级骨干专业救援队伍为标杆,目前我省已建立起超百万人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覆盖矿山、危化、水域救援等多个领域。

  苦练应战本领的同时,更要让应急指挥体系高效顺畅。瞄准未来需要,河南着力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的应急指挥体系,以作战思维抓好应急指挥体系建设,以实战标准建强各级应急指挥部。

  突出基本功能完善。市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要高标准建设指挥大厅、指挥中心、通信机房等核心功能场所和休息室、携行物资库等辅助功能场所,实现应急值守、信息报送、联合会商、视频指挥、协调联动等功能。

  突出指挥能力提升。进一步厘清应急指挥部与各类议事协调机构、专项指挥部之间关系,探索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应急、消防、公安、卫生健康及主管监管部门共同参加的现场综合应急指挥模式。加强应急指挥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确保断网断电断路等极限条件下满足应急指挥需要。

  突出体制机制完善。建立紧急情况下多部门联合值守机制,完善基础信息共享、综合会商研判、应急协调联动、现场指挥调度等机制,更好实现各方力量和资源优化协同高效。

  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同样是守牢安全底线的重要依托。我省全面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市、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全部完成执法机构挂牌,实现异地执法、失信联合惩戒、举报奖励、行刑衔接、线上巡查等监管机制常态化。集中解决了基层执法力量薄弱、专业能力不足、执法不精准及多层级重复执法等问题,为更高水平的安全生产监管打牢基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新要求。”省应急管理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省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将坚决落实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在完善体制机制、建强队伍、固本强基、提升能力等方面发力,加快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加快形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我省实际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本版图片均由河南省应急管理厅提供

编辑:赵地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