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知根知“理”⑨:赓续黄帝文脉 打造黄帝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2024-04-10大河网

  编者按

  “三月三,拜轩辕”。缘何说黄帝是华夏儿女的血脉之根、精神之魂?他对中华5000年的文明有哪些贡献?为何说他是我们的文明始祖、人文共祖?慎终追远,寻根拜祖,在甲辰龙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召开前夕,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推出《知根知“理”》特别策划,带你全方位了解黄帝,鉴往知来,探寻华夏基因密码。

  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人文初祖,《史记》开篇《五帝本纪》首述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起点,奠定了中华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基业。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基因,彰显着中华儿女文化自信的坚实底气,是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志和源头性标识。

  一、河南境内的黄帝文化资源

  河南境内丰富的黄帝相关历史遗迹、遗址和山川地名,长期流传的大量民俗、传说,与历史典籍中的黄帝记载相互印证,真实还原轩辕黄帝率领先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以启文明的艰难历程,以及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以各种形式对始祖黄帝连绵不断的祭祀缅怀。这些文化遗迹绘就了一幅中华儿女探寻精神家园的文化地图。

  (一)山川地名类遗迹

  黄帝时代距今时代久远,与其本人相关的遗迹已经很难被证实,但民间流传着大量与黄帝相关的传说故事和民俗传统,人们为了纪念黄帝修筑了寺庙、陵墓等建筑,从侧面反映出民众对黄帝时代的文化记忆及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山川地名类遗迹密集分布在新郑、新密和禹州交界的具茨山一带,济源、三门峡等地也有涉及。

  新郑具茨山又名大隗山,因黄帝之师大隗居此而得名,是黄帝及其臣属活动的中心区域。以具茨山主峰风后岭及其上轩辕庙为中心,分布有黄帝推策台、南崖三宫、黄帝避暑洞、黄帝御花园、黄帝问道广成子处、广成城、黄帝女儿梳妆台、黄帝饮马泉、大鸿寨、嫘祖洞等众多黄帝文化的遗迹。近年来在具茨山发现黄帝时期的岩画与巨石、祭坛、古建筑遗址等组成规模宏大的古文化遗址群,更是探索中华文明体系起源的珍贵遗迹。

  新安县青要山与黄帝时代的大历史密不可分。据《山海经》记载“青要之山,实为帝之密都”,这里的“帝”是指黄帝,这里曾是黄帝部族的都城,是黄帝非常重要的一处政治军事活动中心。青要山有个和合塬,当地传说在经历了阪泉、涿鹿大战后,黄帝、炎帝及东方部族的新首领蚩尤,曾在此塬盟石阵合符结盟,罢兵修好。塬上有宫上村,村旁过去有黄帝宫,宫上村由此得名。景区联珠峡、双龙峡至今仍流传着武罗施仁行义、感化战俘的美好传说。青要山之美,不仅只在于它的山川之美,更在于其作为黄帝“密都”独特的文化内涵。

  黄帝铸鼎塬位于灵宝市阳平镇,黄帝陵所在地,是《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水经注》等记载的轩辕黄帝铸鼎与升仙处。汉武帝曾在此建鼎湖宫纪念黄帝。《史记•封禅书》记载,古时荆山一带灾情严重,黄帝闻讯从昆仑山来荆山察看。为了炼出仙丹给老百姓治病,他采首山之铜,汲湖水,铸鼎于敬山之下。相传黄帝铸好鼎,黄龙来迎黄帝升天时,百姓苦苦哀求,死活不让他走,有的牵衣扯袍,有的抱手拽脚,脱下了他的金靴。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他铸鼎之地,这里就成了世人拜祖的地方。现存唐贞元十七年《轩辕黄帝铸鼎塬碑铭并序》最为珍贵。

  此类遗址较多,影响力较大的还有新密市黄帝宫和岐伯山、济源王屋山黄帝祭天坛、禹州逍遥观游览区等。

  (二)文化遗址类遗迹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加上中华文明起源的考古研究,认定黄帝时代距今有5000多年,大致属于仰韶文化时期。河南省境内有很多考古遗址可以见证黄帝时代的生产生活情况。

  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距今6800年至3500年,呈现了仰韶文化的完整发展脉络,从考古角度展现了黄帝时期的大河先民们是如何傍河而生、拥岗而居,凭借卓越的生存智慧,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在这里可以看到黄帝时期先民们的居住、狩猎、耕作、制陶、婚姻、家庭、墓葬等情况,窥探大河村人当时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被称为“星空下的村落”“仰韶文化的标尺”。

  巩义双槐树遗址是传说中神秘的“河洛古国”,距今5300年前后,是精心选址的都邑性聚落,见证了中华文明形成初期的历史,实证了黄帝时期的文明礼制和民众的生产生活。在这里可以看到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性思维,具有引导性的文明发展模式,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被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代表了“中原文明发展模式”。

  庙底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三门峡陕州古城南,典型代表是彩陶文化,庙底沟彩陶上的花瓣纹,即是绽放在中原地区的“中华文明之花”。有专家指出,彩陶的“花瓣纹”装饰与“华夏族”的得名有关。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古代的“华”字就是花朵的意思,以“华”为族名,“华夏”与“中华”名称里“华”字的源头,由此而来。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揭开了中国原始社会考古研究的第一页,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的圣地,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2021年6月,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对公众开放,规划面积达2800亩,集遗址保护、考古体验、科普教育、文化旅游、公众游憩为一体,在考古体验和聚落模拟的遗址真境中感受仰韶先民近水而居的生产生活情景,在来自远古的石头、陶片、纹饰中解读人类文明的密码。

  (三)现代文化景观

  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黄帝文化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抓手,尤其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作为郑州的文化名片,影响力扩大到海内外。新郑作为黄帝故里所在地,成为“老家河南”的重要载体,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和寻根拜祖圣地。

  新郑黄帝故里景区。回溯上古,新郑被称为有熊国,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地、创业地和建都地。从有熊国走出的黄帝,降炎帝、平蚩尤,开创了一代霸业,之后归乡有熊建都,中华史诗就此展开。为纪念黄帝,轩辕故里祠始建于汉代,明清时曾修葺,如今已扩建为黄帝故里景区。每年三月三,炎黄子孙欢聚一堂,寻根拜祖。

  黄帝千古情景区。位于新郑,是大型演艺公园。王牌演出《黄帝千古情》分为《龙的传人》《轩辕与嫘》《大战蚩尤》《郑风国韵》《老家河南》等场,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中,高度诠释轩辕黄帝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迎难而上、以和为贵、天下大同的精神与思想,生动再现郑韩古都的悠悠郑风,重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明轨迹。

  黄河文化公园。炎帝与黄帝是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首领。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联盟打败蚩尤,正式定居中原地区,逐渐融合成华夏族。炎黄被认为是华夏文明始祖,而汉族(汉朝前为华夏族)则称为炎黄子孙。位于郑州市惠济区的黄河文化公园内有炎黄二帝塑像,气势磅礴、庄严肃穆,是世界最高的雕塑之一。目前这里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圣地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西平县嫘祖文化苑。位于西平县的嫘祖镇被后人认为是嫘祖的诞生地、始蚕地。嫘祖是黄帝的正妻,相传嫘祖植桑养蚕、缫丝制衣,使中国人摆脱了树叶兽皮时代,进入穿衣尚美时代。嫘祖向黄帝提出“定桑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和黄帝一道开启了中华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当地传言嫘祖生日是农历三月初六,黄帝与嫘祖大婚日子在农历六月初六,嫘祖去世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在这些日子祭祀嫘祖是当地流传至今的习俗。嫘祖文化苑是集嫘祖祭祀、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及市民休闲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活动场所,每年三月初六在此举办的嫘祖拜祖大典,已成为弘扬嫘祖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平台和文化品牌。

  二、黄帝文化旅游线路打造面临的问题

  尽管河南境内有大量的黄帝文化遗迹,但这些遗迹尚停留在专家学者和当地民众知晓的层面,未能转化成文化旅游产品,被广大普通民众接受,严重影响到黄帝文化的传承弘扬。

  (一)文化遗址较为分散,打造旅游线路难度较大

  主题文化旅游线路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一条精心设计的黄帝文化旅游线路,不仅能够满足游客对于黄帝文化探索的需求,还能够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黄帝文化的吸引力。河南境内的黄帝文化遗迹主要分布在新郑、新密、灵宝、济源四地,呈点状分布,较为零散,点与点之间的交通不是很便利,缺乏核心文化旅游景区,打造黄帝文化主题旅游线路难度较大。且新郑、新密、灵宝、济源四地对黄帝文化的定位缺乏沟通,存在不少纷争和矛盾之处,这些争执容易混淆大众的认知,不利于黄帝文化品牌的打造。

  (二)文化旅游产品匮乏,故事性体验性较差

  文化旅游产品包括文化旅游业态、可体验项目、文化旅游商品等。目前黄帝文化所涉及到的遗址和景点文化旅游业态较为陈旧。黄帝文化相关很多山川地名类遗迹,仅留下传说和民俗,缺乏核心吸引物。文化遗址类景区和现代人文景观以遗址展示为主,仍停留在参观游览的初级阶段,缺乏可体验可互动的娱乐项目。现代文化景观如黄河文化公园只有炎黄二帝雕塑,业态较为单一。目前较流行的露营、研学、康养、民宿、演艺、主题公园、非遗市集、剧本杀等旅游项目在黄帝文化相关景点都还没有出现,对普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缺少吸引力。

  (三)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品牌效应不足

  目前对黄帝文化宣传力度最大的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经成为全球华人寻根拜祖的重要文化品牌,但从文化旅游的角度来看,品牌影响力尚未形成。拜祖大典更多是官方行为,民间群体对拜祖大典的参与有限,且除了“三月三,拜轩辕”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其他时间黄帝故里园区都处于封闭整修状态,民众参与度不高。其他景区也都存在类似状况,4A、5A级景区稀少。旅游宣传推广也多以传统媒体、官方短视频为主,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上宣传有限。

  (四)文化旅游配套设施较差,文旅可触达性不够

  黄帝文化相关遗址大多位于山区或县城,没有直达的高铁,市内公交系统也不能覆盖,交通不便阻碍了大部分游客前往。与之配套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5G网络等设施也较为落后。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基本要素来看,很多景点存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产业链条不完整,还达不到成为旅游景区的条件。

  三、打造黄帝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的路径

  在文旅深度融合时代,为了黄帝文化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需要对黄帝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创意和科技的力量,让古老的黄帝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推出多元化黄帝文化旅游线路

  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新郑、新密、灵宝、济源四地在黄帝文化中的定位。根据大量古籍记载和考古成果,初步可明确新郑和新密所属的具茨山脉是黄帝的出生地和建都地,济源王屋山是黄帝祭天的地方,灵宝最有可能是黄帝陵所在地。在此基础上,四地联动,串珠成线,打造黄帝文化旅游主题线路。可针对不同群体推出侧重点不同的线路,如针对专业学者的考古遗址旅游线路、针对学生群体的研学旅游线路、针对海外群体的寻根拜祖线路、针对银发群体的民俗体验线路等。

  (二)打造时尚化黄帝文化体验场景

  创新引领,丰富黄帝文化旅游产业形态。加强黄帝文化遗址沉浸式场景打造,结合山川地名类遗址可利用岐黄文化打造中医药康养旅游基地,支持景区开展山间漫步、禅修、徒步等养生项目,摩托车越野、自行车骑行等竞技运动以及极限运动挑战,推动景区从传统观光型向沉浸体验型转化。结合文化遗址类景区可打造沉浸式演艺场景,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剧场、音乐厅、戏剧厅、沉浸式数字艺术馆和新潮live house(现场音乐演艺空间),利用声光电技术复原黄帝时期的生活场景,讲好黄帝故事。结合现代人文景观可增加沉浸式演出、沉浸式剧本娱乐活动、沉浸式游览产品等,开发黄帝文化相关文化创意产品,打造非遗市集,提升景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三)开展创意性黄帝文化宣传推广

  扩大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普通大众中的影响力,将对黄帝一年一度的官方拜祭与日常民间拜祭结合起来,利用黄帝故里景区开展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非遗市集、文化讲堂,让普通民众有机会参与并了解黄帝文化。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发起话题引导年轻人将“三月三,拜轩辕”“我在新郑拜黄帝”等作为时尚潮流进行讨论。鼓励街头艺人、民间艺术群体、网红博主到黄帝文化遗址进行宣传推广,引领黄帝文化成为时代潮流。加强与抖音、快手、腾讯等平台合作,构建黄帝文化营销矩阵群,深入推进“黄帝IP联动计划”,发布黄帝文化短视频、动漫IP、影视作品、文创产品,让黄帝文化潮起来、火起来。

  (四)完善人性化文旅配套设施建设

  完善黄帝文化遗址及所在地的配套设施,完善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整治道路、管网、水电、网络等,为游客和居民提供生活基本保障。完善住宿、餐饮、购物、医疗、娱乐等生活设施,为游客和居民提供生活便利条件。设置黄帝文化旅游专列,串联起河南境内黄帝文化相关景区景点和遗址。鼓励有条件的景区和遗址公园配套咖啡馆、电影院、茶馆、书店等慢休闲环境,打造契合青年人共情点的文化旅游新空间。

  【来源: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执笔:宋朝丽,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教授 课题组组长:李立新 课题组成员:宋朝丽、孔令环、秦玉、靳瑞霞、尹松鹏、马培红、任梦一、范先立、张洪艳】

  相关推荐

  ·知根知“理”①:文学中的黄帝形象书写

  ·知根知“理”②:古诗中的黄帝形象构建

  ·知根知“理”③:文物中的黄帝形象塑造

  ·知根知“理”④:黄帝文化与黄河文化

  ·知根知“理”⑤:论黄帝精神及其传承弘扬

  ·知根知“理”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黄帝文化系统性保护研究

  ·知根知“理”⑦:推动黄帝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发展

  ·知根知“理”⑧:守正创新 提升黄帝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编辑:申久燕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