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2023,听见风华正茂的河南】河声丨奋勇争先挑大梁,奏响更加出彩的河南乐章

2023-12-29大河网

行至岁尾,回看全年,河南经济在顶住压力、克难奋进中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取得殊为不易的发展成绩。

这一年,河南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推动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稳中蓄势,更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奏响了更加出彩的河南乐章。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河南作为经济大省,今年的经济运行总体上稳中向好,展示出一如既往的韧性和活力。

全省经济运行持续好转、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实现了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势的蓄积壮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迈出坚实步伐——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这样总结即将收官的2023年。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河南稳住了经济这块“压舱石”,经济运行持续好转、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翻开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河南地区生产总值(GDP)47785.44亿元,同比增长3.8%;全省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回升至28.2%,分别比2022年、2021年同期提升0.3个和0.6个百分点……过险滩闯难关,在经济承压运行的当下,依然能保持这样的增长态势是不容易的。

可见,在持续实施“十大战略”、推进“十大建设”的牵引下,河南正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跃升,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赶超。

经济大省勇挑大梁,是信任和肯定,更是责任和担当。

作为中西部地区第一大人口省份、第一大经济省份,在当前经济爬坡过坎、回升向好的关键时期,河南尤其要站出来,率先应对挑战,带头攻坚克难,引领创造更多经验。

扛牢使命,为国担当,河南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这一年,河南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以“三个一批”为引导棒,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质量实现跃升,发展的“含金量”与“含新量”与日俱增;

这一年,重大项目落地开花——逐季滚动实施的4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实现1923个新项目签约落地、2350个项目开工建设、3465个项目投产,撑起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奋进之势;

这一年,开放合作纵深推进——中欧班列(中豫号)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0.5%;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超1.1万家、增长10.2%……

放眼中原大地,创新驱动力日益强劲,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质生产力蓬勃兴起,基础支撑迭代升级、发展持续力不断厚植,改革开放深化拓展、要素聚合力愈发彰显,奏响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时代强音。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大省再次被“点名”:“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这份使命重若千钧,河南该怎么办、怎么干?

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坚定回应: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要牵住一个“牛鼻子”。科技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开局破题的关键,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要以非常之举,下非常之力,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巩固提升“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努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要用好一个“关键招”。“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制胜密码。要持续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推动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走深走实,推动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见效,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要挺进一片“新蓝海”。数字经济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要全力打造算力高地,做强数字核心产业,加速数字应用赋能,优化数字生态体系,全方位建设数字经济强省。要把未来产业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找准新产业新赛道的切入点,强化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生态建设,在多点发力、多维布局中跨越赶超。

要打好一套“组合拳”。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过险滩闯难关应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要统筹推进“十大建设”,为向着“两个确保”迈进不断夯基垒台、增势赋能。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努力实现本质安全。要扎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实施“十大战略”,统筹推进“十大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必定气象万千!

回首2023,成绩来之不易;向着2024,河南坚定出发。(大河网特约评论员 丁恒情)


编辑:杜若森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