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2023,听见风华正茂的河南】河声丨星河璀璨文化灿烂,厚重河南文脉相传

2023-12-22大河网

  河南大地,人杰地灵;中原文化,殷实丰盈。河南既是一个文化大省,也是一个考古大省,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在这里沉淀。检视一下2023年河南文化成果,成绩分外亮眼,文化河南优势凸显。

  创新发展硕果累累,文化工程分外耀眼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坚持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为品牌,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为抓手,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发展优势,文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在深化中华文明历史研究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展现河南更大担当作为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统筹推进殷墟遗址、二里头遗址、邓州宋金古街遗址发掘保护;规划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等一批省级重大文化设施;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看商都郑州昭示着3600年前中华文明的辉煌,游开封赏秋菊品香茗陶醉风雅,逛洛阳观盛唐慨叹“五都荟洛”……

  充分利用和发挥河南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优势大力实施河南兴文化工程,围绕全面系统梳理、深入挖掘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历史文脉、文化底蕴,聚焦“今、古、人、事、物、书”6大板块,分专题、分时期深化河南历史文化研究。首期立项300个,推动发表理论文章65篇、出版专著26部,完成书稿53部,发表研究文章72篇,累计出版21种《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系列丛书,为进一步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河南独特贡献。

  实施一年多来,河南兴文化工程共设立文化研究专项605项,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党报党刊和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中华文明形成中的中原贡献》《中原文明——中华文明的重要根脉》《河南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贡献》等理论文章230余篇。

  2023年文化研究专项细化为重大项目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河南根源性文化研究,河南地域性文化、特色文化研究,河南红色文化研究,具有抢救性、填补空白性特征的项目研究等6个系列,141个单位参与申报,申报数量同比增长73%。

  亮眼成绩背后,是河南广大文化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挑重担的结果,成绩骄人,可喜可贺。

  讲好“黄河故事”,赓续中原文化基因

  大河东去,慷慨未央。千百年来,古老的黄河成为华夏文明的象征,成为炎黄子孙的母亲河。她生生不息,雄浑壮丽;她通达畅快,成为令人向往的“幸福之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血脉,她的全面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长期繁荣至关重要。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讲好黄河红色文化故事、传承黄河文明、促进黄河可持续发展,对于黄河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从依托河南红色文化资源讲述“黄河故事”开展以来,河南省始终把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贯穿到各级党委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等河南省红色精神,以讲好黄河故事为目标,带领全省人民团结奋斗、勇于创新。

  今年上半年,全新的赛事IP——“黄河马拉松系列赛”应运而生。10月29日,“郑州银行杯”2023郑州·黄河马拉松赛正式开赛。和往届赛事相比,今年郑马的一大亮点和焕新之处就是将“黄河”作为赛事重要的组成元素,力求通过赛事的举办达到传承、弘扬和保护黄河文化的目的。

  巍巍嵩岳高,滔滔黄河长。9月14日至11月17日,2023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成功举办,这是郑州连续3年举办黄河文化月系列活动。一项项文旅活动,一场场国际会议,一次次合作论坛,为世人带来了精彩纷呈、内涵丰富的文化盛宴,让世人感受到了郑州作为华夏历史文化主根主脉的实力和荣耀,也让世界见证了郑州建设文化强市的探索与努力。

  今年以来,河南省委宣传部、文化旅游部门积极参与《黄河文化大会》的拍摄组稿任务,把河南鲜活的“黄河故事”呈现在荧屏上,不但描绘了河南的风土人情,更揭示了黄河文化的深刻内涵,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盛宴”,成为中原文化的抢眼亮色。

  不断呈现“文化新景观”,感受别样的厚重河南

  如果说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那么文化景观则是这个城市的骨架。今年8月,2023年洛阳文旅“新潮向”之洛阳十大文旅新地标评选结果出炉。文化是城市的魂,文化地标是城市的精神传承。着袭汉服,感触应天门一砖一瓦,梦回隋唐盛世;扣鼎问钟,立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对话“最早中国”……一个个“文化新地标”在洛阳市涌现,持续带动悠久的历史文化“活”起来、潮流的创意体验“火”起来,让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的神都洛阳真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心之所向”。

  满眼历史,处处文化,倾力打造重量级“文化IP”,洛阳以赤子之心奔跑在路上。除龙门、关林等传统文旅“老字号”外,秉承“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文旅发展理念,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邑古城等潮流文旅新地标势如破竹,赋能洛阳文化魅力的全面释放,以“网红效应”带动城市“出圈效应”。

  洛阳在打造文化景观方面匠心独运,而南阳市在塑造人文景观方面也不甘人后。医圣文化园项目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温凉河畔,建设有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医圣馆、中医药体验馆等十八大景观,努力建成独具一格的全国性、世界级中医药文旅综合体。南阳高铁新城文旅示范项目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茶庵街道高铁片区,计划投资110亿元,通过建设具有南阳特色的华侨城主题乐园,打造南阳时尚生活引领地和文化休闲城市客厅。南召鸭河上河园项目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城郊乡,建设有大型亲子综合娱乐区、长颈鹿庄园、5D沉浸式体验馆、无动力游乐、水上乐园、低空飞行区、研学基地、奇妙游夜、万亩花海等新业态项目,打造全国首创的大型亲子陪伴式旅游度假区。

  探寻汉字文化起源,中国文字“源”来如此

  中原文化沃土丰厚,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了解汉字文化离不开河南,河南不但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我国汉字文化的发祥地。我国最早的甲骨文就诞生在这里,为我们探寻汉字文化提供了充分依据。

  到安阳、话汉字,知中原、懂中国。今年10月,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省政府新闻办、省教育厅、省文旅厅、省政府外办、中共安阳市委、安阳市人民政府等承办的2023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河南省安阳市隆重开幕,来自40余个国家的380余位嘉宾参加开幕式。作为2023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考察活动也于10月20日正式拉开帷幕。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游览安阳时曾这样由衷赞叹,并认为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甲骨文和周易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中华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组具有殷商风韵的建筑群,已于2009年11月16日建成开放的有字坊、甲骨碑林主题广场和主体馆“宣文馆”,主要满足文物收藏和展示功能。续建工程东馆“徽文馆”、西馆“博文馆”以及汉字公园于2022年11月16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主要满足博物馆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和教育培训等基本功能。徽文馆、博文馆两个场馆与宣文馆形成合抱之势,犹如汉字的“合”字。续建场馆的建成开放标志着中国文字的“家”全面落成。

  2023年10月,“甲骨文之乡”安阳再迎国际文字盛宴——2023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设址于此。从10月19日起,大河网继续推出了“写意中国”系列报道,讲述外籍专家以及留学生的汉字故事,与海内外网友一起继续追寻文字的足迹,探寻一撇一捺写就的文化传奇。汉字文化得到了张扬,中华文明得到了传承。

  承前启后开创未来,文化河南焕发光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和符号,文化是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文化璀璨夺目,中原文化星河灿烂。世界四大文明其他三大文明相继消失,唯有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延续至今。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了解中华文明必须充分了解中原文化。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原文化光彩耀人。2023年河南文化成就星河灿烂,分外抢眼;展望未来,文化自信信心满满。让我们担负起文化历史自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文化强国砥砺前行。(大河网特约评论员 李红军)


编辑:杜若森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