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7年记录402种鸟类 镜头里藏着一幅生态画卷

2025-04-14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翠鸟

荔枝正在用望远镜静静地观鸟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苏梓晴/文 何玉帅/图

  近日,演员李现身背专业设备混入大爷摄影团“打鸟”(鸟类摄影)的视频走红网络。

  而在郑州有这么一群人,早在2018年就开始将观鸟融入自己的生活,自发聚集在一起组成“百人百鸟团”。闲暇时,他们带着专业设备在郑州寻找珍贵的鸟类并记录成册。

  郑州的“打鸟”群体是怎样的一群人?这座中原城市又栖息着哪些珍贵鸟类?记者跟随郑州观鸟爱好者,探访他们的观鸟世界。

  观鸟

  通过观鸟,看到了世界的不同面

  4月10日清早,荔枝(化名)背着沉甸甸的观鸟装备来到郑州市西流湖公园。望远镜、长焦镜头……这些专业设备是她每次观鸟的必备行头。

  “2023年的一个清晨,我在西流湖邂逅了一只落单的野生天鹅。”荔枝回忆道,那个优雅的身影让她驻足良久,“后来我每天路过都会特意寻找它的踪迹,就这样慢慢爱上了观鸟和鸟类摄影。”

  初春的西流湖公园静谧安详,此起彼伏的鸟鸣声在晨雾中格外清脆。采访过程中,每当有飞鸟掠过,荔枝就会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屏息凝神地举起望远镜观察,娴熟地调整相机参数进行抓拍。

  “看,那是斑鱼狗,名字有趣吧?它们可是捕鱼高手。那边飞过的是普通楼燕,在郑州比较常见。”荔枝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每种鸟的叫声都独一无二,羽色、习性也各具特色。观鸟让我看到了世界的不同面。”

  据荔枝介绍,虽然郑州并非传统观鸟胜地,但仍栖息着不少珍稀鸟类。她和“百人百鸟团”的成员们长期记录郑州鸟类种群变化,通过观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气候变化对鸟类迁徙的影响。目前团队正在编纂2025年的郑州鸟类名录,这份民间观察记录已持续更新多年。

  在荔枝看来,西流湖公园、黄河湿地、北龙湖等地都是郑州观鸟的绝佳去处。她说:“鸟类是人类最容易接触到的野生动物,观察它们不仅能亲近自然,更能培养环保意识,这是难得的体验。”

  保护

  观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谈及近期网络上兴起的“打鸟”热潮,荔枝更倾向于使用“观鸟”这个说法。

  “‘打鸟’更强调拍摄漂亮的照片,而我们更注重观察和记录。”她解释道,“只有深入了解,才能真正观察;只有认真观察,才能有效保护。这才是我们活动的最终落脚点。”

  “百人百鸟团”资深成员向记者介绍,这个民间观鸟群体始于2018年3月,如今已有380余名观鸟爱好者参与。“我们不是一个正式组织,而是由观鸟爱好者自发形成的交流社群。”该成员说。

  社群每月都会通过公众号发布“郑州鸟类观察月报”,每年还会修订更新郑州鸟类名录,并根据需要参与省内或者国内组织的鸟类调查。“每年秋季迁徙季,我们都会在荥阳万山开展猛禽迁徙观测,并发布观测报告。”该成员补充道,“同时定期举办公益观鸟讲座,向公众普及观鸟知识。”

  “目前我们记录的郑州地区鸟类已达402种。”荔枝说,“观鸟爱好者与科研团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整理的观测资料常常能为专业研究提供参考。鸟类科普对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她看来,每一个观鸟记录都可能成为生态保护的重要拼图。

  呼吁

  尊重鸟类,共同营造爱鸟氛围

  在荔枝看来观鸟活动也是有门槛的。

  荔枝详细向记者介绍了观鸟的基本准则:必须保持3米以上的安全距离,禁止暴露雏鸟巢穴位置,尤其要杜绝诱拍行为。“我们带新人时,第一课永远是学习观鸟礼仪。”荔枝说,“鲁莽接近可能导致鸟类受惊甚至死亡,希望大家都能理性观鸟。”

  4月11日,郑州市自然保护地事务中心动植物保护科的武蓓告诉记者,郑州是候鸟迁徙的重要一站,特别是冬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和中途歇脚点。根据历年监测记录,在郑州黄河湿地停歇或越冬的野生鸟类达290种,其中不乏许多珍稀濒危的鸟类。

  “我们呼吁广大观鸟摄鸟爱好者,在观鸟拍鸟的同时,尊重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空间,不追逐、驱赶鸟类,在不影响鸟类正常生活距离外观测和拍摄,共同营造保护鸟类、爱护自然的良好氛围。”武蓓说。

编辑:王晓颖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