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创新型人才——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大学校长张锁江
□本报记者 李林 杨之甜 陈浩
“我是林州胡家沟人,小时候洗脸水全家轮流用,后来渠水从坡上流过,母亲在渠边洗衣服,父亲浇地蓄水……红旗渠带来的不仅仅是水,更是丰收和希望。”4月3日,“红旗渠精神永在·红旗渠通水60周年”座谈会在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举行,参加座谈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大学校长张锁江认为,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其精髓就在于“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张锁江说,当年,林县县委以民为本、不忘初心,群众不认命、不服输,上下齐心终于修好了生命渠。事实证明,只要党群同心、敢拼敢闯,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河大学子把人生追求与国家的发展和需要结合起来,努力成为建设祖国的高素质人才。这与红旗渠精神不谋而合。”张锁江说,河南大学始终牢记嘱托,推动红旗渠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建宣讲团、研究会,开展专题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创新型人才。
近年来,河南大学进一步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办学治校实践,围绕“强理振文、新工新医”发展主线,重点推进四大领域建设。一是打造高峰学科群,推动AI赋能,打造“学院+研究院+基地”融合教育新模式。二是深入实施“123人才强校工程”,用心用情引育国家级英才。三是强化有组织建制化科研,新建全国、省重点实验室16个。四是深化科教产融合发展,破解豆科共生固氮世界难题,突破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牵头组建黄河流域科学数据开放共享联盟,构建区域发展智库。
张锁江表示,当前,河南大学正处于“双一流”“双航母”战略叠加机遇期,发展态势强劲。学校将以高水平开放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深入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在致力构建一流大学卓越创新体系上奋勇争先;牢记育人初心使命,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奋勇争先;坚持人才强校,在着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上奋勇争先;坚持“四个面向”,在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上奋勇争先。
编辑:陈梦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