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营经济“春日对对碰”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优化存量做增量 推动济源民营经济走在前创新篇作示范
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 徐衣显
“下一步,济源将继续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加大要素支持和法治保障服务。”
□本报记者 王昺南 成利军
济源民营经济起步早、实力强、活力足,2022年成为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示范城市试点,民营经营主体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97%,民营经济密度居全省首位。3月21日,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徐衣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济源示范区通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全面提升了民营经济综合实力,民营经济创造了济源69.5%的GDP、87.8%的固定资产投资和88.4%的税收,吸纳了超90%的就业,在稳增长、抓创新、扩开放、增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4年,济源进出口总值456.7亿元、居全省第2位,其中民营企业贡献占比91.4%,金利金铅上榜中国企业500强,3家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5家企业入围河南省民营企业100强。5家民营企业产值超百亿元,16家民营企业产值超10亿元,5家上市企业中民营企业占3家,初步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徐衣显表示,作为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示范城市试点,济源将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部署和全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始终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促进“两个健康”,贯彻落实省委“四高四争先”重要部署,锚定“愚公移山创新篇四高四先作示范”奋斗目标,着力在优化存量做增量上下功夫,推动济源民营经济持续走在前创新篇作示范。
以更强决心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优势产业强筋壮骨。深入实施民营企业转型发展行动,引导民营企业把深耕主业和重塑优势统一起来,积极融入全省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支持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加快推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以更广视野促进开放合作,实现优质企业抱团发展。紧扣全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和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要求,加快推动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济源联动创新区和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鼓励更多民营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支持民营企业组建市场化企业联盟深化合作,支持民营企业自主以商招商,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落户济源。
以更实举措破解发展难题,解除民营企业后顾之忧。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创业贷”“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融资信用产品,支持民营企业降本增效。强化用地供给和用能保障,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更好满足企业生产要素需求。紧盯人才和用工需求,畅通流动渠道,为企业精准输送高质实用人才。
以更优服务打造营商环境,实现政府企业携手共进。深入推进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扎实开展“惠企政策落实年”活动,全面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见效,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徐衣显表示:“下一步,济源将继续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加大要素支持和法治保障服务,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更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编辑:张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