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信阳·解码文旅新势能丨司马光砸的缸,是这儿产的!
大河网讯 “东汉年间司马光砸的缸啊,就是我们老缸窑产的。”3月24日,“行走信阳·解码文旅新势能”媒体集中采访团走进信阳市固始县,大别山陶艺文化旅游产业园负责人胡启成为我们讲述这个综合性园区的故事。
位于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的大别山陶艺文化旅游产业园,凭借其深厚的制陶文化底蕴与创新的文旅融合模式,正成为豫南地区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标杆。这一集古窑保护、非遗传承、研学体验、节庆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自正式开园以来,便源源不断地吸引游客参观,成为展示大别山文化的重要窗口。
历史与现代交融,打造陶艺文化新地标
古龙窑、堆烧窑、馒头窑、土窑……说起丰富的古窑种类,胡启成如数家珍。据了解,大别山陶艺园所在地方集镇,制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古称“老缸窑”,以烧制水缸、瓦罐等土陶闻名。
园区规划分阶段建设古窑民俗博览园、陶艺创客小镇、青少年研学基地等六大主题区域。目前一期古窑民俗博览园已建成,涵盖清代古龙窑、红陶展馆、古法制陶体验馆等多个特色场馆,游客可在此沉浸式感受传统制陶工艺的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大别山陶艺园不仅是旅游目的地,更是青少年研学实践的重要基地。据胡启成介绍,自园区运营以来,通过积极接待研学团队、带动散客体验制陶,成功将陶艺文化融入教育实践,培养青少年劳动意识与工匠精神。此外,园区通过“文化+产业”模式,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与农产品的销售。
节庆活动引爆人气,解锁文旅新玩法
赏民俗、逛节会、品美食、观美景……2024年“五一”期间,首届大别山陶艺文化旅游节以“春满大别山·古窑焕新颜”为主题开幕。活动融合了民俗歌舞、汉服巡演、非遗打铁花、电音狂欢等多种元素,吸引超万名游客参与。
“白天,游客可体验手工制陶、品尝当地美食;夜晚,我们这里精心准备了非遗技艺打铁花表演,为游客带来多元文化体验”,据陶艺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她所经营的陶艺馆仅“五一”当天就接待游客近千人次,销售额显著提升。
方集镇陶瓷产业历史悠久,制陶文化积淀深厚。陶艺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就是以节庆展示陶艺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让游客在探寻传统、体验新潮的同时,也为大别山陶艺园提供了一个展示、销售非遗文创的渠道和机遇。
“每年的‘五一’假期,这里都会有丰富的活动。今年,我们计划在这举行一场演唱会,欢迎大家来玩儿!”胡启成热情地表示。
全长109米,或为迄今发现最长龙窑
“我们的古龙窑窑身长99米,加上龙头龙尾全长109米。到目前为止,是我们修复龙窑最长的一条窑。”胡启成介绍,方集镇老缸窑古龙窑始建于清康熙十九年,至民国年间,在此从业人员近百人,生产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粗制陶器。据他介绍,今年,或将尝试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大别山陶艺园以文化为纽带,通过创新驱动,不仅让千年古窑重燃“烟火气”,更通过节庆、研学、产业融合等方式,为固始县文旅经济注入强劲动能。随着区域合作深化与品牌影响力提升,大别山陶艺园有哪些发展新思路?
“目前,我们的核心产品主要围绕大别山的红陶以及大别山的青瓷开发系列性的产品,主要开发民用陶瓷、工业陶瓷、生活陶瓷以及艺术陶瓷,做创意性产品,走差异化路线,实现大别山红陶、青瓷在社会上拥有‘一席之地’,拥有核心竞争力。”谈及未来发展,胡启成信心满满地说。(王苑)
编辑:祝萍 审核 :王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