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多一点丨习主席关心澳门的这颗“星”
19日上午,习近平主席来到澳门科技大学,走进澳科卫星科学与应用数据中心,通过电子屏幕观看“澳门科学一号”卫星实时运行情况,了解项目的科研进展和应用前景,同在场的研究人员和学生代表亲切交流。
2023年5月21日,“澳门科学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参与卫星研制的澳门科技大学18名师生代表给习近平主席写信,汇报喜讯和感受。5月23日,习近平主席给他们回信,勉励大家“为‘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作出新的贡献”。
2023年5月21日,我国成功发射“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新华社发(汪江波摄)
这颗以“澳门”命名的星,是首颗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也是国际首颗监测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卫星,是国内目前地球磁场探测精度最高的卫星。
卫星采用“A星+B星”联合观测模式:A星配备高精度磁场观测载荷,主要用于地球磁场探测;B星搭载中能粒子探测器、太阳X射线探测器等载荷,主要用于获取空间环境数据。
“澳科一号”卫星在轨示意图(右为A星,左为B星)。图片由澳门科技大学“澳科一号”团队提供
这一卫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与内地合作的成功典范——
“澳科一号”卫星项目由国家航天局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开展,卫星的方案设计、在轨测试及研究应用由内地与澳门密切协同。
探测数据由双方共享,开辟了内地同澳门在航天等创新科技领域开展合作的新路径,拓展了以内地为基础、澳门为窗口开展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广泛合作交流的新空间。
12月4日,澳门空间技术与应用研究院院长张可可(左二)和“澳科一号”卫星项目助理研究员尹亮(右二)交流。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
这一卫星,展现了澳门科技创新潜力、我国航天科技实力——
从2018年提出设想到2023年卫星发射成功,“澳科一号”使澳门在科研领域拥有了一张硬核名片,也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科技强澳参与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成果。
今年8月1日,“澳科一号”的科学数据正式面向全球开放。12月8日,研制团队利用卫星数据推出中国首个自主可控的实时地球磁场模型。
宇宙浩瀚,星光璀璨。“澳科一号”运行一年多来,已环绕地球飞行9000多圈,积累了大量高精度的地球磁场数据,为众多国家的地球深部、地球海洋、地球空间等科学研究提供支撑。
研究团队准备在两年以后发射“澳科二号”,届时将与“澳科一号”组成全球高精度地磁场星座,提供覆盖全球地球磁场与空间天气的高精度观测数据。
记者:黄玥、李寒芳、宋晨
视觉:张惠慧、张树志
新华社国内部、亚太总分社联合出品
编辑: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