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产生6个金奖、12个银奖、18个铜奖 年轻的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知识的力量
第二届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选手登台领奖。本报记者 王向前 摄
□本报记者 王向前 本报通讯员 程洪涛
11月27日下午,以“博汇中原智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郑州闭幕。
大赛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能力,聚焦国家和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效对接企业一线需求,共设置创新赛、创业赛、揭榜领题赛3个组别6个赛道,每个赛道均设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优胜奖5名,吸引了全省29个团队、948名选手参赛。
大赛产生了一系列奖项,也让外界通过奖牌看到了知识的力量。
敢拼才会赢
作为青年人才主力军,博士后群体使命重大。
第二届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的参赛项目分别为:航空心脏卫士——航空发动机叶片形性协同抗疲劳制造技术与装备(清华大学、郑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机构博士后团队),益肾通络片——全球首款糖肾3期创新中药(河南中医药大学),智控绿能-电动汽车大功率双向充电与动力电池监测装备(郑州大学),“桐生益民”泡桐新品种选育及产业提升关键技术(河南农业大学),全配方湿法混炼橡胶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河南大学),地下排水管道病害智能化检测技术及设备研究(郑州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在站博士后唐雪飞,是金奖项目“‘桐生益民’泡桐新品种选育及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的核心研究成员之一。在南阳农村长大的她,经过艰苦的求学岁月,实现了到大学工作的梦想。“学习是‘痛并快乐’的过程,带给我丰厚的营养,如今的我不管是逻辑思维能力还是事例分析能力等都有了质的提升。”唐雪飞说,金奖是她大学科研生涯的一个新起点,未来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研究,期望创造出更多创新型科研成果。
“大赛成果斐然,一众优质项目‘C位出道’,这既是个人荣耀的勋章,更是河南创新驱动的‘加速引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博士后与留学人员工作处负责人说,“回望大赛,竞技舞台之上,博士后们恰似‘创意先锋官’,他们的项目或勇闯新兴科技的‘神秘地带’,或重塑传统产业的‘筋骨血肉’,创意与实干齐飞,充分展现了青年英才的睿智果敢与磅礴潜能。”
转化验高下
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背景下,科研成果高水平创造、高效率转化是衡量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地区科创活力的关键指标。我们在为这些获奖选手喝彩的同时,亦需深省。如何确保获奖项目“茁壮成长”,避免陷入“出道即巅峰”的困境,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方面,获得金奖的河南大学博士后田庆丰有发言权。充分借鉴河南大学在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他和团队成员将纳米技术创新应用到橡胶生产领域,强化了橡胶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抗撕裂性能,工业应用前景广阔。目前,他们围绕原材料研发、湿法混炼工艺等全流程环节,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初步形成专利保护群。
“我出生在滑县农村,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成为博士后群体中的一员,奋斗在创新创业一线。”田庆丰说,通过本次大赛,他们进一步理清了科研思路,弄明白了产业如何发展,构建起来的一个研发中心四个生产基地正在紧张推进中,其中一个基地已经投产。
第二届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正是我省博士后群体深入开展研究、努力转化成果的一个催化器。按照大赛规则,本次大赛获奖团队将获得资金奖励,其中金奖10万元、银奖5万元、铜奖2万元。另外,博士后研究人员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成绩将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业绩。
“政府、企业与社会协同发力,为成果转化‘输血供氧’,方能让创新的幼苗成长为产业的‘参天大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博士后与留学人员工作处负责人说,“对获奖项目,我省将进一步架起产学研融通之桥,携手‘添柴加薪’,助推其由实验室‘创意工坊’迈向市场‘价值高地’。同时,我们也将以大赛为模本,精琢人才培育‘进阶云梯’,为河南青年才俊赋能蓄势。”
编辑:路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