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提案追踪·体教融合如何落地?

2024-11-12大河网

大河网讯 (记者 魏蔚)近年来,随着青少年健康成长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体教融合在政策指引下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实践中,学校、学生、家长仍存在一些困惑,学校体育课堂如何丰富起来?学校体育场馆设置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体育社团以及体育竞赛的活跃度不高、参与度不广怎么办?由于受编制、待遇和职称评定等因素影响,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政策没有很好地落实,体教融合的体制和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这些都成为体育和教育行业聚焦的热门话题。

观点·创新体教融合模式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不断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 《河南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重申“十四五”时期是建设体育河南、体育强省的重要时期。

河南省体育局、河南省教育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体育河南、体育强省建设,深入推进我省体教融合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和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省政协委员就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体育教育等话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省政协委员,新乡市政协主席王新军在《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深化体教融合的提案》中提出,将体育锻炼更好地融入教育环节,将学校体育与健康常识纳入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作为教育工作评估和评选的重要指标,确保正常天气每天课间休息、大课间活动、延时服务等校内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1.5小时。同时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模式,鼓励中小学校积极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通过加大教师招引力度、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缓解师资短缺的问题,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探索“共建共享”服务模式。

   省政协常委、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贾天仓认为,学校的运动场地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可以通过空间优化和多功能设计等方法,提升学校运动场地的使用效率和多样性。传统的学校学生运动方式相对单一,学校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根据学生的运动数据生成个性化运动方案,目前的体育教育大多集中于体能训练,建议将体育与其他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利用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学习体验。

(资料图)

   省政协委员,河南省青联副主席、中原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贾浩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体教融合,不光是把体育和教育两个部门的资源简单相加,落实体教融合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青少年健康发展工作中,建立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社会组织参与的统一协调机制,共建体教融合共同体,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共同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

回复·来看体教融合的“实操手册”

记者从省政协“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深化体教融合”月协商座谈会上获悉,近年来省体育局联合省教育厅等部门积极推进国家和我省体教融合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具体情况。

省体育局:着力丰富青少年和学校体育赛事与活动供给

省体育局坚持以理念融合为导向、资源融合为抓手、赛事融合为支撑,努力推进体教融合深度发展。为此,省教育厅、省体育局联合印发《河南省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省市县校四级竞赛平台,构建了校内外衔接、上下学段贯通的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

“我们组织开展省级示范活动、冠军进校园、俱乐部夏令营、市县特色活动和弘扬体育文化活动等主题健身活动,年均组织省级示范活动30场次、冠军进校园30场次、俱乐部夏令营90场次,参与青少年达到80余万人次。”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联合省教育厅等三部门制定了《河南省大中小学校教练员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积极协调推动政策落地,实施“雏鹰教练员培养”计划,每个省运会周期选拔70名教练员、30名县乡体育教师实施专项培养。

在体育场馆设施保障和体育类培训机构管理方面,2024年477个老旧改造社区和城市公园增设乒乓球台等设施2103件。全省122个体育场馆向青少年实施免费低收费开放,741家机构纳入教育部平台,资质审核率100%、线上支付开通率98.38%,均居全省非学科类首位、全国前列。

省教育厅: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无体育,不教育。让学生们告别“小胖墩儿”“小眼镜”,推动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一、二年级每周至少开设4节体育课,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至少开设3节体育课,普通高中及中职学校每周至少开设2节体育课。在此基础上,搭建体育赛事平台,引领学校体育发展。“今年,我们组织全省学生体育赛事活动达20余项,连续9年举办青少年校园足球‘省长杯’比赛,并形成品牌效应。”

为更好地整合资源共享、打造项目品牌活动,省教育厅支持各级政府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升级改造,鼓励学校利用周边公共体育场馆、公园体育设施开展体育活动。除此之外,与省体育局共同建立由各级各类学校参与、社会各界支持的一系列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持续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和“千万学生阳光体育”的活动。推荐优秀体育教师、教练员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业务培训,充分运用“互联网+”开展宣传教育,培育典型经验,发挥引领作用。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强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保障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点围绕规划、政策、项目等方面,努力强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保障,深化体教融合。

针对青少年体育发展中场地设施缺乏、日常运动不足等突出问题,制定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时期体育公园和足球场地建设方案》,新增各类足球场1700块,全省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从“十三五”末的0.52块提升至0.69块。同时累计完成51个体育公园的新建及改扩建,新增公共体育场馆65个,18个省辖市(示范区)全部建成(在建)“两场三馆”,102个县市七成以上建成(在建)“两场三馆”。

应对青少年体育发展诉求和需求,一方面,结合修订实施新版《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将全民健身体系纳入我省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各地提供科学健身指导、群众健身活动和比赛、科学健身知识等服务,免费提供公园、绿地、文体活动广场等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促进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和学校场馆开放共享。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消费政策、培育发展载体等举措,积极扩大体育消费市场,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关于促进消费市场扩容提质的若干意见》,推动开封、南阳两市入选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开展社会足球场地建设运营管理模式探索,引进省市足球训练队设立训练基地,每年带动参与足球运动超过10万人次。

(资料图)

探索·深化体教融合这样干

开封市在深化体教融合方面进行有益探索,推动形成全要素、多维度、高效益的“体教融合”发展新格局。

在机构融合方面,构建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体教融合督导机制,建立了体育教练员、教师统筹招聘及培养机制。在资源融合方面,完善共建共享新平台。成立开封教育体育投资集团,吸纳社会资本进入体育领域,推进体育场地共建共享,对有条件的单位和学校,通过“互补使用”“政府购买”等方式鼓励其体育场地、设施优先对青少年开放,并借助河南大学成立“运动促进健康”综合实验室,为体教融合提供智力支持。以学训融合方面,以足球和围棋为抓手,按照不脱离学校、不脱离家庭、不脱离社会的“三不脱离”原则,把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渠道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在赛事融合方面,搭建“一体三段”新体系。“一体”即统筹原教育局、体育局举办的各种体育赛事,每年统一举办春秋两季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市长杯”足球、篮球、排球联赛等;“三段”即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共设置13个组别,同时也允许学校与社会体育组织联合建队并参照学段进行分组比赛,促使更多学生参与到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中来。

(资料图)

许昌市体育局在促进体育运动学校职能完整、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些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率先实现将体育中专学校成功转型为负责全市青少年体育训练、培训和运动竞赛管理、全民健身的体育运动中心,为青少年和竞技体育发展拓展路径。做好退役安置和待遇落实工作。目前已安置省运动会冠军退役运动员40名,安置率达100%,并协同教育局解决市级以上比赛前三名的运动员入学择校和培养优秀运动员的体育教师评定职称加分等问题。狠抓赛事平台和特色品牌,迄今许昌市在全省范围内连续举办六届青少年锦标赛,获批国家和省级青少年俱乐部31家,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5所。

编辑:赵地  审核 :赵汉青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