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礼赞新中国 出彩大中原·三门峡篇丨科技正创新 澎湃新动能

2024-09-28大河网-河南日报

  中原黄金冶炼厂。

  骏通汽车智能焊接车间。

  □本报记者王小萍王雪红

  创新驱动,精彩蝶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近年来,三门峡扎实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全市财政科技支出从“十三五”末的5.5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3.59亿元,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7年突破10亿元到2023年达46.7亿元,实现倍增。全市创新平台总数达763个,省级以上达182个,创新平台数量较2020年增长56.7%。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已成为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力量。

  产才融合“崤函英才计划”成效显著

  9月7日,在第七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上,作为我省高层次人才签约项目,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研院副院长王瑞与三门峡经济开发区签约,为我省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扩大了“朋友圈”。

  近年来,三门峡锚定“2025年基本建成区域人才高地、2035年建成全省重要人才中心”的奋斗目标,以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为主线,深入实施“崤函英才计划”,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培育新质生产力,为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目前,“崤函英才计划”下设9个子项目,分别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项目、拔尖人才项目、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企业家素质提升项目、技能人才开发项目、教育教学领军人才项目、医疗卫生领军人才项目、文化领军人才项目、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项目。

  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三门峡明确了依托矿产资源优势,通过人才引领、科技赋能,变基础材料为关键功能材料,按照矿石—材料—器件—装备的发展路径,建设材料新城和高端制造之城的发展思路,明确“人才工作面向经济主战场”的重大要求,明确建设区域人才高地和全省重要人才中心的奋斗目标,明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为广大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吸引集聚了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全职在峡工作的博士和高级职称人才较2020年翻一番,人才总量年均增长11%。

  坚持产业、平台和科研投入“三轮驱动”,围绕“8+6”产业集群、12条重点产业链,实施产才融合工程和产业人才选育计划,签约人才项目56个,宝鑫电子4.5微米单卷7万米超长极薄铜箔全国第一,朝辉铜业压延铜箔成功应用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在亚洲率先攻克赤泥提取金属镓的技术难题。全市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年主营业务收入已超800亿元,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以平台思维、平台模式、平台资源破解人才发展难题,加快独立设置本科院校落地,建成宝武铝基新材料研发中心、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总部等平台。已建成中原学者工作站10个,居全省前列。在西安、北京等地建设“人才飞地”6家,构建起“项目研发孵化在外地、产业化在三门峡、效益两地共享”的良性机制。

  同时,加快院士产业园、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园、中国铜箔谷“一院五中心”等建设,建成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入驻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化项目14个,带动高端铜箔、高纯镓等4种材料产能居全国第一,锗基材料居全国第二。

  持续投入激活创新“一池春水”

  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先后出台《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和激励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

  “十四五”以来,三门峡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逐步提升财政科技支出中的研发投入比重,持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市财政科技支出从“十三五”末的5.5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3.59亿元,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从2%增长到4.8%,居全省第7位,分别较“十三五”末增长143.1%、140%。

  同时,持续推动市级“科技贷”业务,完善了业务实施方案,制定了业绩考核办法,合作银行达12家,单笔业务授信额度提升到2000万元。截至目前,“科技贷”备案贷款金额突破4亿元,1000万元财政资金实现了由原计划的10倍扩大到40倍的放大撬动效应,以金融活水为科技创新赋能。

  截至2023年年底,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10家、64家、164家,带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83.24%。其中“四有”企业418家,覆盖率从2021年的22.1%增长到如今的76.98%。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连续2次位居全省前六名,获省专项奖补一等奖。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22年3月22日三门峡市联合郑州大学共建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正式揭牌运行;202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矿山工程岩体力学专家何满潮带着研发成果回到了家乡三门峡,年产5万吨NPR新材料项目迅速在三门峡落地生根;2024年3月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总部落地三门峡;2024年6月与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开展深度对接合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搭建科研实践基地、优质生源基地等多个创新平台……

  弯道超车“三大改造”创新速

  9月23日,走进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半挂车智能车间,机器人工作站内蓝色焊花不停地闪烁,16手焊接机器人同时对汽车部件进行不同部位焊接操作,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机器人同步作业,焊接标准规范统一,焊接质量和效率都极大提高。原来需要不同等级的焊工30人完成的任务,现在仅需5名维护人员就可完成。”该公司总经理助理乔晓红介绍,以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为引领,骏通公司已经实施“三大改造”项目26个,实现从专用车制造到高端装备制造“世界级灯塔工厂”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工作,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连续5年支持企业实施“三大改造”,已累计为243个项目发放“三大改造”专项资金3.1亿元。

  先后有744家企业实施“三大改造”项目1139个,完成投资604.43亿元,从设备到产线、从产线到车间、从车间到工厂持续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截至目前共改造设备28万余台、改造产线5000余条,改造车间1500余个,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应改尽改。

  尤其是在今年“三大改造”资金拨付工作上,积极探索资金直达企业机制,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了2727.2万元“三大改造”奖补资金一天内直达企业,“创”出了拨付新速度,进一步促进工业稳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时代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三大改造”不断推进,三门峡市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产业优势地位进一步稳固。黄金产量110.6吨,连续40年居全国第二位。全市铜箔产能达7.8万吨,居国内第一。黄金、铝、铜、白酒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不断改造提升,重点企业已跻身全省28个千亿级重点产业链图谱。2023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9%,增幅全省第一,“三大改造”工作作为省政府督查典型案例全省通报表扬。

  专家点评

  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中国科学院院士、矿山工程岩体力学专家何满潮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写一两篇文章,读一两本书,提出一个问题,明白了两个问题,这就是为学日益;而一天比一天多,这是增量,但是做了一辈子增量,学问做得很大,著作等身,文章写了几百篇,对社会有什么用呢?做增量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做量变的目标是质变。而积极创新,就是质变的意义。科技创新的强国战略,实际上就是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不仅仅要做学问,要悟道,要创新,更要为国家创造更高水平的成果。

  三门峡在近年来的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令人鼓舞。连年来,三门峡市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长,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总额大幅提升,增速居全省前列。同时,吸引了众多博士和专家,包括我在内的专家被聘为“产业发展特邀顾问”,并在家乡落地了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这些举措为三门峡的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

  面对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三门峡仍需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在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以及三门峡高新区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团队研发的NPR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2022年迅速落地,并于2023年实现了产业化试生产。通过自主创新研发的新材料配方和工业化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应用,真正把科技创新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助力三门峡由资源型城市向新材料技术城市蝶变。

  本版图片均为杜杰摄

编辑:路娇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