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礼赞新中国 出彩大中原·周口篇丨融合记 文旅互融共远方

2024-09-19大河网-河南日报

游客在太昊陵祈福。刘坤 摄

2024年中国杂技大联欢现场杂技表演。本报资料图片

鹿邑老君台。鹿邑县委宣传部供图

  河南日报记者 方化祎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时珍

  在辽阔而厚重的豫东平原上,坐落着一座被时光多维度雕刻过的城市——周口。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的活力之城。

  在这里,有中华民族的龙瑞图腾,有《诗经·陈风》里的幽远浪漫,有弦歌互答里的流水人家,也有周家口渡口处的千帆竞渡。

  在这里,你可以览“伏羲”“龙湖”胜景,品“老子”“关帝”文化,游运河古镇、叶氏庄园,逛野生动物世界,赏沙颍河畔落日晚霞。

  在这里,你还可以喝逍遥胡辣汤,看杂技表演,忆黄泛区红色历史,体验15项省级以上非遗传承技艺,领略内河航运魅力,享受多彩夜生活。

  ……

  近年来,周口市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理念,依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区域特色,不断擦亮伏羲文化、老子文化、漕运文化等文化品牌,穿珠成链,文化赋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创新文旅消费新场景,释放文旅融合新活力,助推周口文旅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

  探寻文化出圈密码 传承道德文明起源

  从太昊伏羲都于宛丘到平粮台古城遗址,从春秋陈国到现代淮阳古城,中华文明历史在这里发源、延续,从未间断。

  从伏羲画八卦认识自然规律,追求天人合一,到老子辨明道德关系,引领遵道而行、德满天下,“道”的思想理念源于周口,道德的内涵根植于周口。

  如今,“羲皇故都、老子故里”已成为人们心中的打卡胜地,被很多人列入一生一定要去一趟的旅游目的地。

  走进古城淮阳,处处皆景,入眼如画。太昊陵、画卦台、弦歌台等名胜景区,被精心设计的旅游环线串联起来,吸引天南海北的人们前来寻根溯源。龙湖湿地里有关荷花的美丽传说撩人心弦,让人不禁期待起千荷竞放的盛景。

  近年来,淮阳区以中华太昊伏羲始祖圣地旅游区为核心,打造出龙湖仲夏夜市集街区、姓氏文化城商业街、陈楚古街等商圈,大力发展沉浸式文旅,举办了担经挑、古埙秀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丰富了文旅产品供给,让城市拥有浓浓烟火气。

  2024年,中华太昊伏羲始祖圣地旅游区成功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实现了周口地区国家级旅游品牌零的突破。历经千年的太昊陵朝祖庙会已悄然升级为伏羲文化旅游节。围绕“伏羲”“庙会”等元素,周口市全力打造文旅IP,发挥淮阳的旅游文化优势,为游客解锁更多新体验。

  在鹿邑县老子文化博物馆,随着恢宏的音乐响起,苍穹环幕上通过粒子流搭建出一尊老子像,转瞬画面改变,老子像散为星空,化为水流,一幅幅讲述老子生平的画像随之展现……

  游客在这里沉浸式体验老子传奇的一生后,还可到老子故里民俗文化体验街区、运河老街等特色旅游街区,现场观赏“唐皇祭祖”“孔子问礼”“李姓传说”等沉浸式实景演出。

  “鹿邑县正以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契机,加快推进全域文旅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老子文化博物馆、图书馆开馆运营,飞鱼侠水上乐园、中华李姓文化园等项目建成使用,明道宫遗址公园和紫气大道旅游专线项目初见成效。”鹿邑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鹿邑县充分发挥老庄元典文化旅游区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渊源,用活老子文化名片,把文旅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产业,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在文化传承、文旅融合、文创打造上做文章。

  文化赋能旅游,旅游传承文化。目前,周口市大力实施旅游精品工程,推动景区提档升级、提质改造。淮阳太昊陵、鹿邑老子故里等景区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产品开发,通过故事化营销,打造沉浸式场景,让游客在旅行中深度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依托杂技之乡的优势,周口市高标准编制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规划,持续丰富园区业态,打造集动物观赏、杂技演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周口市累计接待游客2898.8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7.18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6.32%、47.33%。

  激活文旅一池春水 唤醒历史沉睡资产

  “走,上关帝庙广场‘三川十馆·夏集’溜一圈去。”今年夏天,这成了很多周口市民晚饭后的一大习惯,仿佛只有晚上去那里溜一圈、坐一会儿,才能缓解白天工作生活带来的疲惫感,给忙碌的一天画上圆满的句号。

  “三川十馆·夏集”是周口市为点亮夏日夜经济,激发城市活力,整出来的“新活儿”。该市按照“周周有主题,天天有比赛”的思路,在关帝庙广场夏集上陆续开展广场舞大赛、戏迷擂台赛、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青少年校园歌唱比赛等系列活动,搭建全民大舞台。

  “‘三川十馆·夏集’开集以来,提升了人气、释放了经济活力,有效助推了夜经济与文旅深度融合,成了点燃城市烟火气、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也是展现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重要平台,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周口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与“三川十馆·夏集”同样聚人气的,还有沙颍河南岸的南寨历史文化街区。

  周口,曾叫“周家口”,历史上因航运发达而盛极一时。现在的南寨,便是周口城区最早的雏形。如今,在三川交汇之地,川汇区以昔日“周家口”三寨构建形制为蓝图,全力进行历史街区更新改造,唤醒城市记忆,焕发老街区活力。

  “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总面积26公顷,核心保护范围4.12公顷。街区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有省级文物1处、市级文物4处、一般文物7处,历史建筑18处,历史街巷11条。这里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间隐藏着周口最辉煌的过往。

  作为南寨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部分,矗立在沙颍河畔的大渡口码头、磨盘山、普济门等6处码头景观是周口古城的根脉、漕运历史的活化石,周口八景之“桅杆晚照”所在地。这6处景观一经开放,就成了周口的文化新地标和热门打卡地。

  “古香古色的建筑、雕塑、磨盘、码头……看到这些的确能直观感受到历史上周口漕运的繁华。看到家乡变得越来越美,我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今年65岁的李先生说,他从小在沙颍河边长大,现在没事喜欢来河堤上走走,这里能唤醒他很多回忆。

  据了解,大渡口码头段的景观设计理念是打造滨河渡口文化带,重塑岸线形式,提升沿河景观,重现历史场景,通过还原码头、埠口等场景,形成以水运为主题的文化公园,进而以码头街巷为骨架,恢复城水格局,复兴城市功能。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通过‘城水关系修复’和‘历史城区整体保护’,展示周口水运、商贸文化核心,打造以原住居民生活延续为本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示范区。”周口市南寨历史街区修复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观察

  文化引领旅游提质

  □方化祎 李时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周口市抢抓文旅融合发展机遇,依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出台政策、发挥创意,紧密结合消费热点,让传播文化和拉动消费相互促进,打造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

  如今,“羲皇故都·老子故里”“周口荷花”“周口杂技”“沙颍风光”等特色品牌享誉全国;周口野生动物世界辐射多省,远近闻名;三川十馆的传统文化创新演绎,让人们感受到了周口蓬勃发展的活力;南寨历史文化街区也已初具规模……

  但是,从整体来看,周口在文旅融合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要想让周口在激烈的文旅竞争中,成为越来越多人梦想中的“诗和远方”,周口文旅还需持续发力。

  积极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深入挖掘阐释伏羲文化、老子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在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区、老子故里旅游区等景区内植入剧本演艺、AR、VR体验等新业态,围绕老子悟道、伏羲画卦、孔子绝粮等特色文化资源,把具有周口特色的文旅IP转化为体验场景。加强活动策划和宣传推介,持续擦亮“羲皇故都、老子故里”文旅品牌。

  持续推动文旅文创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平粮台古城遗址公园、伏羲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指导全市有条件的博物馆、纪念馆开展智慧化、数字化项目建设,深入挖掘馆藏特色文物资源,打造精品研学课程,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持续打造“三川十馆”古风集市,开展“非遗进街区”“非遗进景区”等系列活动,为全市非遗代表性项目提供展示展销平台。

  丰富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持续提升“周口伏羲文化旅游节”“周口荷花节”“三川十馆”等活动举办质量,丰富活动内容,充实非遗展演、民俗表演、农业研学、互动演艺、露营休闲等旅游过程中可参与、可体验的旅游业态,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覆盖面。发展城市旅游,将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营造多元文旅消费场景。

编辑:王晓颖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