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文化中国行丨乡愁归处 古韵新生

2024-09-16大河网-河南日报

老界岭景区。

济源黄河湿地公园。

信阳市商城县田湾红色文化公园。

9月12日,游客在洛阳市孟津区朝阳镇卫坡村感受传统村落的时尚魅力。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安阳滑县道口古镇修葺一新,韵味十足。本报记者 王铮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核心提示

  花好月圆中秋夜,于古村处寻乡愁。

  传统村落既是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库。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中心地区之一,河南拥有数量众多且特色各异的传统村落。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一批传统村落重现生机,让乡愁有“乡”可寻。

  这个中秋假期,不妨暂时告别城市的喧嚣,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进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看它们如何与时代共生,感受中式浪漫。

  让乡愁记忆“活”起来

  □本报记者 王歌

  “这里不仅有木版年画,附近的农业生态园还能体验采摘的乐趣。”9月15日,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游客魏女士告诉记者,孩子从小在城市长大,趁着中秋节假期到周边村镇转转,让她多了解传统文化。

  和魏女士一样,假期和家人来一场“村”游,寻找乡愁,成了旅游新时尚。

  “村”游的兴起,离不开我省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通过集中连片保护、深挖当地特色,让一批传统村落融入现代生活,让乡愁记忆“活”起来。

  集中连片引人气

  进入秋季,洛阳嵩县白河镇下寺村内,成片的千年古银杏林即将披上金色外衣,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刻。

  今年4月,嵩县入选全国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我们把村里的传统民房都重新修了修,还铺上了银杏步道,村里的公共设施提升了,也引来了更多游客。”当地工作人员说,这几年的银杏文化节,一届比一届规模大,今年估计更热闹。

  不少年轻人看中这里的机会,到村里开起了民宿。目前,全村有家庭宾馆30余家,旅游服务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大头。

  嵩县是我省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的一个缩影。“连片保护有助于发挥村落各自优势,相互补充、协同发展。”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郑东军认为,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工作,能整体提升一个区域的村貌,有助于带动各种资源汇集到乡村,让更多人参与和助力乡村发展。

  据了解,今年我省将重点组织宝丰县、卢氏县、方城县3地开展省级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加大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力度,探索创新古村落保护发展模式。

  深挖特色讲故事

  走进鹤壁市山城区大胡街道大胡社区(原大胡村)的李家大院,花墙砖雕精美、屋檐陶兽造型生动,一砖一瓦都展现着精湛的建筑技艺。

  “李家大院的天井院园门建筑很有特色,每逢迎娶新人必从此院进入,讲究走方门、过园门、踏火盆、拜天地、入洞房,寓意团团圆圆、红红火火。”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游客触摸历史故事,感受文化韵味。

  如果说建筑是传统村落的“形”,文化和习俗则是传统村落的“根”和“魂”。守护好传统村落,就要像大胡社区的李家大院一样,把故事讲出来。

  “全省有1032个传统村落被列入保护名录,其中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有274个,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有自己的故事。”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处长孟德功说,近年来,我们在加强风貌管控的同时,也积极引导各地深挖非遗文化,以此来留住乡愁、守住根脉。

  善于挖掘当地传统故事的传统村落不仅留住了风景,更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以大胡社区为例,当地充分挖掘非遗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餐饮文化,建设起鹤壁市大胡黄酒产业园,带动服务业发展,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50万元。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传统村落也在不断生长。“传统村落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发挥传统村落厚重的历史文化、农耕文明、良好生态等优势,健全制度机制,强化保护利用,打造更多“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古村新颜

  洛阳孟津区朝阳镇卫坡村:古今融合新序开

  □本报记者 王歌

  在传统村落里引入时尚业态,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来到洛阳孟津区朝阳镇卫坡村,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刚入村,一家网红咖啡店映入眼帘,游人三三两两悠闲而坐。步入村道,“止痒商店”“本地书馆”等潮流文创小店迎面而来,地坑院作为景观点缀其间,古今交融,很是热闹。

  再往里走,逐渐安静下来,一片有着400余年历史的明清古建筑群呈现在眼前。青砖瓦舍、雕花影壁,无不讲述着这里曾经的繁华。

  卫坡村,又名魏家坡。相传,居住在这里的魏氏家族是东汉名将卫青后裔。魏氏家族重视商业经营,依靠“农商儒兼容”的理念,逐渐成了洛阳地区的商贾大户。卫坡村古建筑就是魏氏家族鼎盛时期打造的住宅。

  “作为中国传统村落,原先卫坡村主打农耕特色,着力展示豫西地区厚重的历史文化。”洛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科科长段小生说,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不仅要与时俱进,还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卫坡村的特色在哪儿?

  一场升级改造让卫坡村焕然一新。2018年,当地通过引入文旅运营公司,对这里实行统一规划、提升和运营。今年4月,“魏坡·新序”正式开园,加之交通便捷,这里成为洛阳周边最潮打卡地。

  引入时尚元素的同时,卫坡村也没有丢掉本色。园区里所有的业态依托古建筑群更新而来,两棵古国槐成了古今分割线。分割线前,是引入了新消费场景的古民居;分割线后,是青石铺就的卫坡古街。

  建筑是酒瓶,文化和非遗才是引人入胜的美酒。“在业态布局时,我们充分考虑了文化传承,在商业街引入非遗店,古建筑群内设计了牡丹画展览等。”“魏坡·新序”项目运营经理陆凯悦说。

  平顶山宝丰县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石板河村:老村新景迎客来

  □本报记者 郭北晨

  9月14日,驱车从宝丰县向西北方向行驶约35公里,就从一望无际的平原进入山区。

  沿盘山公路缓缓前行,穿过石门,豁然开朗。平整宽阔的柏油路穿村而过,两旁石墙、石阶、石房子错落有致。凉荫里,几名游客穿着彩裙,不停地用相机“框住”美景。

  群山环绕、碧水相依。这里是平顶山宝丰县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石板河村。

  “前几年,俺想都不敢想这山窝窝能变出啥花样,现在不一样了,俺这里也成景区了。”提起村里的变化,石板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周现说。

  石板河村曾是深度贫困村,为了实现整体脱贫,借助青山绿水、省级传统村落的优势,开始发展乡村旅游。村里先后完成古建筑修复、花海景观、汝瓷体验馆等项目,并依地势建设登山步道等。

  随着村子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积极发展小吃、农家乐、民宿。“回来开农家乐,第一年我们家就脱了贫,第二年就开上了小轿车。”说起回村开农家乐的经历,村民卢盼盼满脸喜色。

  去年,石板河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石块垒砌的老房子得到了更好保护,石磨、陶罐等“老物件”也摇身一变成了“新村景”。

  “传统村落被誉为‘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对促进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宝丰县副县长陈国辉表示,“我们一方面‘修旧如旧’,保护传统村落的整体性、真实性,同时,按照人们生活习惯,完善现代化设备设施,形成保护与利用开发的良性循环。”

  “升级蝶变”的小山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逐渐成为当地群众安居乐业、周边游客羡慕向往的“诗和远方”。

  安阳滑县道口古镇:运河神韵今又现

  □本报记者 黄岱昕

  “道口因大运河而兴,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有‘小天津’的美誉。正是这样的繁华,孕育出了中华名吃——道口烧鸡。”道口张存有烧鸡酒楼店长梁宏洲说,“义兴张”烧鸡铺的起源地就在道口古镇的十字街口,如今酒楼开回古镇算是一种回归。

  9月14日,记者来到滑县道口古镇,找寻跨越千年的文脉春秋,探索古镇“脱胎换骨”的密码。

  作为土生土长的道口人,梁宏洲讲起古镇如数家珍。“咱们门前这条街叫顺河南街,是古镇的主干道,沿线不少老房子都是明清时期建的。”他回忆道,改造之前,有些老屋房顶都长出了半人高的草,很多年轻人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县城新区。

  改变始自中国大运河申遗。作为大运河上曾经的商贸重镇,道口需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世人。“老街改造最大的难点是老房子多、产权复杂。”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科科长姬晨伟说,古镇早已与滑县县城融为一体,所以改造难度不小。

  迎难而上,当地政府首先摸清底数,对房屋的年代、归属等一一查清,登记在册。在此基础上,聘请专业机构进行统一规划,修旧如旧再现古街风貌。通过统一代租等方式,实现沿街商铺一体管理,立面统一整洁,业态相对集中,为古镇文旅文创融合奠定了基础。

  如今在道口古镇街头,西洋风格的“同和裕银号”旧址、传统四合院风格的刘家大院等历史建筑,都重新焕发出光彩。大运河从古镇一侧蜿蜒而过,岸边写有“水胡同码头”的石牌讲述着“帆樯林立”的昔日荣光,停靠的仿古游船正等待游人泛舟体验。像这样修复整理过的码头遗迹,在滑县共有9处,它们共同勾勒出当地丰富的运河文化盛景。

  环境好了,很多“文化人”陆续迁进古镇。“我就出生在这里,对古镇很有感情。”画家韩自立介绍,他曾带着自己创作的《老道口全图》到大运河申遗现场助力。这幅长卷描绘了清朝时道口古镇百业兴旺的场景,创作中韩自立曾花费数年进行考证,画中每处建筑都有历史依据。如今,韩自立和女儿一起经营一家小店。除烙画、国画作品外,他还开发出漆画团扇等国风潮品,颇受年轻人喜爱。

  乡村游

  伴随着中秋佳节的到来,各地旅游市场逐渐升温。城市生活乏味了,不妨开启“反向旅游”,去“治愈力”拉满的乡村,寻根脉、品文化、享自然,感受乡村漫游时光。

  南阳

  享受自然风光体验采摘乐趣

  线路图:

  南阳市区—西峡县—丁河镇简村—五里桥镇黄狮村—老界岭—淅川县邹庄丹江绿色果蔬园

  济源

  住特色民居感大河文明

  线路图:

  济源市区—花石村—黄河明珠西滩岛—黄河湿地公园—双堂核桃小镇—无界星空野奢营地

  商城

  探寻红色印记领悟农耕文明

  线路图:

  商城县城—田湾红色文化公园—田湾村村情文化园—天润田园综合体—祝家庄生态园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刘一洁见习记者邓莫楠

  专家点评

  因地制宜保护发展传统村落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河南省村镇规划建设协会名誉会长 郑东军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传统村落是中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农业大省,目前我省共有1032个传统村落被列入保护名录,它们的保护和发展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在专项资金和相关机制作用下,我省古村落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前,不少传统村落依靠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典型案例。例如信阳、安阳、平顶山、鹤壁等地的不少传统村落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村。

  近年来,随着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项目的实施,新县、郏县、光山、林州、嵩县等地的传统村落得到综合建设和提升。对传统民居进行修缮和风貌整治,改善了人居环境,为乡村旅游打下了基础。

  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传统村落保护也面临不少现实问题,如乡村空心化、资金缺乏、产业发展缓慢等,需要进一步创新保护机制,加大保护力度,推动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各地在开展工作时不能千篇一律、一味照搬别人经验模式,而是要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和方法;同时,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多部门协同发力,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编辑:谭敏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