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浦江畔到中原腹地 这家企业选择“逆流而上”
大河网讯 从上海到郑州航空港区、从黄浦江畔到中原腹地、从人员混乱到精细管理、从连年亏损到扭亏为盈……两年时间,河南空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空港设计公司”)经历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变革。近日,记者来到空港设计公司,探访国企改革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辨迷局
空港设计公司成立于2010年,原为上海一家私人设计企业;2020年9月,被郑州航空港区国有企业控股,在上海和郑州航空港均设立了办公地点。因受各种因素影响,公司连年处于亏损状态。
鼓励“能人举手”,实现上岗靠竞争。经过选拔,2022年9月,张凯被任命为空港设计公司总经理。2022年也正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收官之年,面对连年亏损的公司,张凯应当如何迎接并开展深化改革?
方向决定出路,空港设计公司首先给自己做了一次“体检”,发现公司存在边界不清、管理混乱、运营成本高等问题。
“刚到公司初期,港区这边百业待兴,上海地区原有业务需要维护,日常事务执行决策较难。在亏损状态下,仅上海的办公场所租金每年也有70万~80万元的支出。”提及此段经历,张凯深感当时所面临的困境之严峻。
张凯举了一个例子,“上海办公地点每年的人员工资支出约为430万元,公司收益远远不能覆盖人工成本。其中,拥有专业资质的人员成本达到了220万元/年”。
“无论有多难,公司都要坚持改革。”张凯说,公司结合自身情况,立即从如何降低经营成本、顺畅用人选人机制、创新经营方式等方面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破困局
从源头破解历史遗留问题,空港设计公司解决了不少难题。
张凯说,为提高公司管控能力,公司将主要管理职能部门从上海移至郑州航空港,上海仅作为一个办事处,并搬离了原来的办公地点,租金降到了20万/年,同时通过更换费用过高人员等措施,使专业资质的人员成本降低至150万元/年。
接下来就是完善公司管理架构,通过对公司整体框架进行梳理,成立党支部,设立总经办会,拟定了三级组织框架管理结构。
“我们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采取市场化选聘专业人才。中、高层签订‘目标任务考核责任书’,再向每个员工分配指标,人人都用业绩说话,破除论资排辈和隐形台阶观念,推进干部年轻化。”张凯说,目前公司人员平均年龄约为35岁,研究生学历占比43%,本科占比57%,关键岗位人员均具有国家注册证书和高级职称。
1994年出生的葛剑英是空港规划设计公司的造价工程师,结婚买房定居于郑州航空港。“公司注重人才培养,港区发展前景光明,我和妻子都选择了建设家乡。”葛剑英对未来充满信心。
创新经营模式,坚持市场化运营,空港设计公司发生了巨变。从“联营项目”为主转变为以“自营项目”为主,2023年自营项目占到了整体项目量的95%以上,提高了公司整体的收入和利润。通过采取降本增效措施,运营成本从539万元/年降至347万元/年,极大缓解了公司的经营压力。
开新局
通过一系列脱胎换骨的改革,空港设计公司面貌焕然一新。
据悉,2023年以来,空港设计公司累计设计重点项目40余个,涵盖商业、办公、住宅、产业园、物流园等多种业态,拥有30余项专利,作为主要编制者进行了3项省级技术标准的制定,同时各项经营指标都有了跨越式的提升。
提及扭亏为盈成效,张凯告诉记者,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较2022年同比增长460%,利润额较2022年同比增长209%,运营成本较2022年下降36%,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资产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03%,资产负债率较上年同期降低3.87%,所有者权益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17%,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较上年同期增长28.83%。
今年3月,空港设计公司被正式提级为区管国有企业。
“国企改革不能浅尝辄止,也不会一劳永逸。”张凯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在郑州航空港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保障作用,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经营模式,锚定目标、全力以赴,用心“绘”好港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为港区“二次创业”贡献国企力量。(王瑞/文 梁镇/视频)
编辑:王晓颖 审核 :王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