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如何预防运动性猝死?运动时心率别“超速”是关键

2024-07-05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近日,17岁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张志杰比赛时突然晕厥,送医后抢救无效不幸离世,运动性猝死问题引发全网关注。

哪些人是运动性猝死的高危人群?怎么做能更好地预防意外发生?运动中遇到类似情况怎么做能更好地保护队友?7月4日,记者采访了河南省人民医院多学科专家。

高热环境下剧烈运动易诱发猝死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运动还真不是想怎么动就怎么动。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肺功能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赵桂华介绍,不当运动不仅会造成损伤,更可怕的是可能导致运动性猝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资料,在运动当中或者运动之后24小时之内,发生的非创伤性的意外死亡就叫运动性猝死。

运动诱发的猝死,主要与心脏和脑血管疾病有关。中暑、滥用药物等其他原因也会诱发猝死。剧烈运动,尤其是在高热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可诱发中暑,甚至导致死亡。

而且,运动性猝死不仅发生于职业运动员,也发生在普通健身者中。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运动性猝死发生比例最高的运动项目是跑步,占33.98%。其次是足球、篮球。

“有夜跑习惯的上班族,尤其应该注意运动量的把握。”赵桂华说,白天工作繁重,夜间大强度的锻炼并不会让身体放松,反而会导致心肺负荷加重,增加猝死风险。

了解身体极限,运动心率别超负荷运转

对于热爱运动的人群,如何正确把握适合自己的运动量呢?

赵桂华说:“首先要避免运动负荷过大。正常情况下可用心率来衡量运动负荷:用220减去年龄就是本身可以承受的最大心率。”

同时,她建议相关人群到医院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检查,了解自己的身体运动限量。通过综合系统的检查,医生会开具详细的“运动处方”,帮助大家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最大可能地避免运动风险。

赵桂华介绍,心肺运动试验是一种客观评价心肺储备功能和运动耐力的无创性检测方法。它将患者从静息到运动至最大极限状态及恢复期的气体代谢、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数据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和分析计算,用以定量评估受试者心肺功能状态,能让受试者清楚了解自身的运动限量。

“心肺功能科接诊过许多‘运动达人’,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慌、乏力等,心电图、肺功能等检查没有发现异常。”赵桂华说,最终是心肺运动试验检查帮他们发现了血栓、心律失常等隐匿性疾病。医生会根据他们的情况开具详细的运动处方,“定制”适合的运动方式,降低运动风险。

警惕身体给出的“信号”

近几年,运动时发生猝死的新闻时有发生,有的人倒在了足球场,有的人晕在了健身房器材边……其中不少是年轻人,让人痛惜。

赵桂华表示,心脏发生意外前,身体可能发出过信号,需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

例如,运动、活动用力后出现胸痛、胸闷、胸部不适;呼吸急促或窒息感,可能伴随出汗、头晕、恶心;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或伴有胸闷、水肿,应警惕猝死的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此外,体检时有器质性心脏杂音,以及有遗传性心脏病家族史或猝死家族史等,都应提高警惕。

运动之后或者是餐后、夜间出现胸前区不适,以及一些腹部不适症状,不能缓解要及时到医院做心电图、心肌酶谱相关的检测,排除一些急性心血管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心脏意外都是“心痛”,有一些患者在猝死前会感觉到牙痛、胃痛或是肩膀痛等,可能是心肌缺血造成的疼痛,一定不要轻易忽略。

有些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的心脏意外,还可能是出现在劳累或者是病毒感染以后。“有些人自以为感冒好了,但其实有转为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此时,如果想着要去运动出汗,或者还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反而是比较危险的时候,建议不要硬撑着,很容易出现意外。”赵桂华提醒。

队友突然倒下,“黄金4分钟”施救很关键

运动性猝死往往紧急而凶险,死亡率相当高。救治速度决定了患者的生死存亡。不久前,河南省人民医院北院区心内科主任董淑娟和团队,也遇到过一例运动性猝死。

那是郑州一个30多岁的篮球爱好者,早上跟队友打球时突然晕倒在地、四肢抽搐。幸运的是,一名队友恰好掌握心肺复苏技能,见状立即冲上前持续为他进行心肺复苏。短短几分钟后,急救人员就赶到现场,将患者转运到医院。董淑娟和团队为患者植入了全皮下除颤仪S-ICD,患者顺利康复,恢复正常生活。

“患者属于运动诱发的特发性室颤,没有队友那几分钟的心肺复苏,就没有后面的救治机会。”董淑娟说,全社会都应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猝死后4分钟是抢救黄金时间。如果发现有人在运动中突然昏倒,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同时呼喊其他人拨打急救电话。运动性猝死患者在抢救成功后,可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进行二级预防。(祝传鹏 张晓华)

编辑:祝萍  审核 :莫韶华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