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总编辑走基层·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⑨丨漯河:引领食品产业新“食”尚

2024-07-01大河网-河南日报

  导读

  食品产业是河南省主营业务收入超万亿元的两大产业之一,也是漯河市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总规模超2000亿元,占全省的1/5、全国的1/50。立足新发展阶段,漯河如何因地制宜推进传统食品产业改造提升?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漯河怎样以创新之钥打开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大门?本期推出河南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万川明领衔的采访组深入漯河市调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

  一根火腿肠搭上智能化“快车”,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幸福”;一袋酸奶添加了专利益生菌,凭着“科技范儿”走红市场……在中国食品名城漯河,科技与美味的双向奔赴正在引领食品产业新“食”尚。

  食品产业是漯河市的主导产业,总规模超2000亿元,占全省的1/5、全国的1/50。“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关键是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一点,已经成为漯河和当地食品企业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立足新发展阶段,漯河如何因地制宜推进传统食品产业改造提升?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漯河怎样以创新之钥打开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大门?仲夏时节,本报调研组深入企业车间、科研院所,探寻食品产业向“新”的密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万川明 阙爱民 李宗宽 通讯员 王涛

  寻路径——

  打好“特色牌” 走好“转型路”

  在河南,漯河市域面积不大,却手握“中国食品名城”“中国食品装备名城”“中国生态食材食品示范城市”三张食品领域国家级“王牌”。

  漯河市食品产业的独特优势源于食品文化的长期滋养。从历史渊源来看,沙河水运是宋元时期沟通江淮与中原的便捷通道,螺湾渡、北舞渡是明清时期豫中货物集散地,京汉铁路漯河站是京汉铁路、沙河水运的交叉“枢纽”……千百年来,食品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近年来,漯河市委、市政府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坚持食品工业、食品文化、食品品牌、美食名城“四篇文章”一起做,推动食品产业规模、结构、层次全面升级,让食品名城更显风采神韵、更具发展胜势。

  食品产业总规模跨过2000亿元的关口,漯河迎来更大挑战:“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何用新质生产力来改造传统产业,是摆在漯河和7000余家食品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中国双汇总部新大楼。

  双汇第三工业园预制菜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每天100吨预制菜下线后运往全国各地,这里产出的“八大碗”中华菜肴已经成为市场上的爆品。该项目不仅是双汇换道领跑的大手笔之作,也是全省食品产业发展的新标杆、新典范。

  双汇是全球肉类服务商的领军者,更是漯河食品企业中转型升级的“排头兵”。今年5月底,由双汇牵头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肉制品智能制造与信息化无人工厂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全面启动,将引领肉类行业高质量发展。

  传统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经过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也可以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调研组发现,漯河结合资源禀赋条件、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引导传统食品企业走好“转型路”。

  三剑客奶业和中原食品实验室建立了协同创新中心,推出中原食品实验室首个科研成果转化产品“快乐酸奶”;南街村集团开发的鲜拌面、鲜湿面、乌冬面等新产品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卫龙制定了全国首个调味面制品团体标准,依靠先进技术推出多个新品牌……一个个老牌骨干食品企业在创新路上“老树发新芽”。

  企业“乘风破浪”,政府“保驾护航”。漯河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政企联动、创新驱动、链群带动、服务推动,助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向优。

  明方向——

  抢占新赛道 再造新优势

  让美味的食品更健康、让健康的食品更美味,已成当下趋势。对于漯河这座食品名城来说,发展食品产业的主题更加鲜明、方向更加精准,那就是围绕健康做文章,扛起“舌尖上的健康责任”。

  “虽然还在试生产阶段,订单已经排到年底。”在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阿洛酮糖车间,该公司生产主管介绍,D-阿洛酮糖是新一代高端功能性甜味剂,具有高甜度、易溶解、低热量特性,是健康食品大宗原料的“新星”。

  中大恒源是绿色营养健康食品的领跑者,也是漯河市加速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食品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

中大恒源研发中心。 焦海洋 摄

  发酵车间、离心车间、乳化车间、乳酸菌调配区……在漯河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万平方米的益生菌生产车间,基本看不到工人,唱主角的是高速运转的智能化设备。

  作为未来食品的探索者,漯河微康生物凭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已建立超过3万株具有知识产权的、全国最大的益生菌菌种资源库,并与当地食品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益生菌+”的新路子。

  营养健康是食品产业的永恒主题。漯河推出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三减三健”营养健康食品,引导食品向保健食品、有机食品、低碳食品、优质蛋白等方面发展。

  调研组发现,漯河市因地制宜把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大健康观理念融合贯穿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过程,聚焦营养健康、食药同源和未来食品三大主攻方向,加快推动食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配套聚链成群、发展动能蓄力突破。

  在追“高”求“新”中,现代食品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前不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23年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十大集群名单,漯河市现代食品产业集群入选,一个优势再造、形神兼备的现代化食品名城正在加速形成。

  建机制——

  搭建高能级平台 打通转化“高速路”

  对于任何城市来说,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抢滩布局,都意味着集聚了未来发展的先手优势。正是看到了这点,漯河举全市之力打造了“一号创新工程”——中原食品实验室,构建起“顶天立地”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何为“顶天立地”?中原食品实验室科研团队创新推行“省外+省内”双首席科学家机制,省外首席科学家紧盯行业前沿,引领团队攀登科研高峰;省内科学家对接沟通企业,带领团队全力攻克关键技术。

中原食品实验室。

  “我们采取‘企业下单、科学家接单’模式,为企业精准‘把脉’、解决技术‘痛点’。”中原食品实验室成果转化处赵紫薇介绍,实验室先后与16家企业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和31家企业共建了协同创新中心,为280多家食品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离中原食品实验室不远,就是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基地已建成25条食品加工中试生产线,拥有116台(套)国际先进仪器设备。”中试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产品从实验室到企业生产车间,只需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据了解,漯河市累计帮助各类企业搭建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132家,食品企业每年研发新产品300个以上;企业建设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1个、博士后工作站5个、院士工作站1个。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依靠科技创新,也依赖于制度创新。

  漯河市打破体制机制等政策壁垒,探索出了实验室与企业合作进行成果转化的新路子;围绕高层次人才引进,持续拓展“六可选”政策和“人才新政35条”,打造国内食品产业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和食品科技创新高地;大力发展科创金融,畅通产业创新和金融服务的连接通道……

  在漯河,创新的步伐还在提速。“我们正在大力建设河南食品科创园项目,加速构建‘实验室+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全链条科研转化体系。”漯河市市长黄钫说。

  在新一轮的竞争赛道上,漯河提出了“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的目标,以集成优势资源推动创新,厚植发展新质生产力“沃土”,食品名城能否借此奋力一跳,实现大跃升,答案或许不远了。

中原食品实验室。 焦海洋 摄

  主政者说

  以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 聚漯河高质量发展之势

  □漯河市委书记 秦保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指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定要因地制宜,各有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让我们进一步提升了认识、坚定了信心。我们发挥食品产业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把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大健康观融合贯穿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过程,食品工业、食品文化、食品品牌、美食名城“四篇文章”一起做,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以食品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坚定不移以创新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汇聚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三方合力,支持企业心无旁骛做强主业,在提质传统食品、培育新兴食品、布局未来食品上提速竞跑,在“老树发新芽”“新芽扎深根”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推动食品工业链群发展。牢牢抓住食品主导产业,以一批百亿级、50亿级项目创新引领,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核心建设全国食品创新人才高地,突出营养健康、食药同源、未来食品“三大主攻方向”推动食品产业优势再造,在纵向完善生态、横向开放赋能、深度创新驱动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食品文化浸润产业。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食品产业融合,从“食之源”中汲取养分,让漯河食品“有故事”;从“食之品”中凝练精华,让漯河食品“有传承”;从“食之悦”中升华体验,让漯河食品“有价值”;从“食之创”中引领消费,让漯河食品“有创新”,在农食文旅融合中让漯河味道、中华美食更加神采飞扬。

  加快形成食品品牌矩阵。做靓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河南漯河食品国际合作产业园、中国食品名城品牌馆“一会、一园、一馆”三个品牌,在请进来、走出去中提升“食全食美漯在其中”的美誉度。

  全面提速美食名城建设。建好美食“一条链”,以升值促升级;打造美食“一桌饭”,以特色占市场;建设美食“一座城”,以消费强支撑,统筹当前和长远,打造食娱交融的消费场、世界美食之都,在食品产业赋能城市发展中引领美食消费新时尚。

  当前,创新发展已成为现代化漯河的主旋律、最强音,漯河正在“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动“二次创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走前列、作贡献。

  记者手记

  用创新拼出发展新气象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忽视、不放弃”强调传统产业的重要性,“改造提升”则指明了传统产业的发展路径。

  食品产业是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万亿元的两大产业之一,也是漯河市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对漯河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从主导产业发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把食品产业培育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打造食品产业创新高地。由漯河市主导建设的中原食品实验室,先后吸纳了12名院士,组建了23支科创团队,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提供澎湃动能,推动更多“漯河制造”迈向更高端、成为关键环,让食品产业优势真优、优势更优、优势长优。

  护航民营企业成创新主角。发展方向不明、转型路径不清,是不少民营企业遇到的难题,漯河市积极探索“顶层设计+专班推进+贴身服务”的政企联动谋划推动项目方法,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在此背景下,漯河涌现出了全球肉类服务商的领军者双汇、绿色营养健康食品的领跑者中大恒源、未来食品的探索者微康生物等一批代表性企业。

  创新体制机制为发展赋能。漯河认真贯彻大食物观、大健康观、创新驱动发展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要要求,建立起以企业为主导、需求为牵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在创造性落实中掌握主动权。

  既谋一域,也谋全局,漯河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2023年,漯河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居全省第1位,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今年一季度,漯河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增速居全省第1位。

  新时代新征程上,漯河用创新拼出发展新气象,一幅向“新”求“质”的画卷在沙澧大地徐徐铺开。

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 (内景)

  漯河:新质生产力先锋图谱

  产业家底

  培育现代食品、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产业集群“11+8”产业链,其中食品企业超7000家,总规模超2000亿元,占全省的1/5、全国的1/50,成为全省万亿级食品产业重要支撑。

  创新天团

  依托中原食品实验室,构建起“实验室+研究生院+中试基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全链条科研转化体系,现有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132家,食品企业每年研发新产品300个以上。

  相关推荐

  ·总编辑走基层·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丨郑州航空港:“747”领跑“新”浪潮

  ·总编辑走基层·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②丨郑州:在这里“豫”见未来

  ·总编辑走基层·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③丨许昌:电力装备追“新”逐“链”

  ·总编辑走基层·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④丨新乡:拔节生长“芯”潮澎湃

  ·总编辑走基层·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⑤丨濮阳:新能源“绿动”老油城

  ·总编辑走基层·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⑥丨济源:“小”纳米打开“新”世界

  ·总编辑走基层·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⑦丨驻马店:传统农区长出“芯”产业

  ·总编辑走基层·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⑧丨洛阳:创新成果“落地” 产业链群“迎风”


编辑:张龙(小)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