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夜经济”点亮“不夜城”!河南拟认定首批4个省级夜经济集聚区

2024-06-28大河网

大河网讯 特色夜市、古城夜景、创意街区……随着夏季到来,夜经济持续升温,河南打造多元化夜间消费新场景,激发文旅发展新活力。

6月27日,省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关于首批河南省省级夜经济集聚区认定结果的公示》,我省4地拟认定为首批省级夜经济集聚区,分别是洛阳市西工小街夜经济集聚区、鹤壁市浚县古城夜经济集聚区、漯河市河上街景区、许昌市曹魏古城中轴步行街。

夜经济如何奏响夏日“小夜曲”,点亮“不夜城”,一起来看——

【业态】烟火气“拉满”夏夜氛围

春天的洛阳有牡丹,那么,夏天的洛阳呢?

你可以到洛邑古城,穿上汉服,感受唐风遗韵,遥想千年回响。也可以到洛阳市的百年夜市——西工区小街夜市上走一走,穿梭在琳琅满目的摊位前,哼唱着“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入夜的西工小街特色文旅商业街区洋溢着“烟火气”,夏日“夜经济”持续升温,众多游客休闲“打卡”、品尝美食,感受多彩夜生活。

该街区日前进行提升改造,贯通中央商场至中州万达广场的“消费走廊”,完善空间布局,优化业态结构,加快释放沉浸式消费活力。

西工小街作为市民游客饮食娱乐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入夜时分灯火璀璨、人气旺盛。“近段时间人流量翻番,就餐的游客经常排到了门外,特别是假期期间,营业收入增长了一倍。”小街天府副总经理吴学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生意红红火火,干劲十足呢!”

西工小街四期特色步行街。(大河网资料图)

“洛阳真是一座活力满满的城市,我喜欢洛阳。”来自大连的游客李召说,看到洛阳的宠客视频,他对这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越来越感兴趣,而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则让他感受到古都洛阳的青春、活力。

如今,西工小街四期已经开街试运营。统一的店招,延展的小摊,民初风情的红砖,民初街景的彩绘,小街由来的窗格,小街往事的文化墙,晚上的霓虹灯流光溢彩,铜像和浮雕是恰到好处的点缀。满满民国风情,一种洛阳味道。

西工区小街夜市,是洛阳8个五星级夜市之一。大河网记者了解到,西工小街地处西工区商业中心,是洛阳近代最早且一百余年未中断经营的商业街。近年来,当地政府部门持续对西工小街及周边区域进行提升改造,逐步完善街区功能,这里已成为洛阳新晋网红打卡地。

吃喝玩乐,一街搞定。记者了解到,西工小街还将持续完善空间布局,优化业态结构,整合周边商业资源,秉持“文创体验+潮流创意+非遗老字号+传统美食”整体思路,打造融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文旅街区。

【公示】河南认定首批4个省级夜经济集聚区

夜经济,点亮不夜城。作为千年古城的浚县,创新发展夜游、夜演、夜娱、夜食、夜购、夜宿等,古韵今风,交相辉映。漯河河上街景区打造了“主题公园+特色小镇”休闲文旅发展模式,沉浸式夜间游产品为河上街区的夜晚增光添彩。许昌曹魏古城中轴步行街与曹丞相府、春秋楼连片,形成了曹魏古城核心区域,让游客一入古城便能体验到扑面而来的穿越感,品味夜幕下的繁华许都。

夜经济,已经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动能。为加快河南夜间消费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今年4月,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河南省财政厅办公室联合开展首批河南省省级夜经济集聚区申报工作。

鹤壁浚县古城。(大河网资料图)

申报对象包括各地夜间经济特征显著、空间范围相对明确、消费市场繁荣活跃、运营管理统一规范的,满足购物、餐饮、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夜间消费需求的多种消费业态集聚的,商业街区、商圈、文商旅综合体、旅游休闲街区、文化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文娱体场所等区域。

如今,经各地申报、专家评审、近三年是否享受省级财政资金支持核实,省发展改革委拟认定首批河南省省级夜经济集聚区。根据《关于首批河南省省级夜经济集聚区认定结果的公示》,拟认定洛阳市西工小街夜经济集聚区、鹤壁市浚县古城夜经济集聚区、漯河市河上街景区、许昌市曹魏古城中轴步行街等4个集聚区为首批河南省省级夜经济集聚区。

【现象】夜间消费集聚区在我国遍地开花

大河网记者了解到,早在2021年,江西省就谋划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关于加快城市旅游发展的意见》提出,充分挖掘城市夜间消费潜力,引导服务类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和营业时间,鼓励发展24小时不打烊餐饮店、便利店、娱乐场所,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夜间消费精品活动和项目,建设一批夜间消费集聚区。

夜幕下的许昌曹魏古城。(大河网资料图)

去年3月,连云港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商务局、文广旅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共同开展了夜间经济集聚区示范点的认定工作。按照街区布局、业态结构、区域影响、经营时间等标准,经过企业自主申报、县区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最终认定陇海步行街等20家单位为连云港市首批夜间经济集聚区示范点。

去年7月,杭州市商务局印发《关于打造“不夜天堂·乐购杭州”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鼓励每个主城区确定一个区级夜间经济集聚示范街区,发布“杭州十大夜地标”和夜间经济消费电子地图。

除此之外,国内还有多个地方正在或者已经打造了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比如,浙江省先后已经公布了三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作为兄弟省份的山东,也公布了三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今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总计102个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快布局“夜经济”,创新供给形式。

黑夜不寂寞,打造不夜城,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地方的共识。

【建议】打造优质消费场景,提升相关配套服务

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分析说,河南省拟认定首批4个省级夜经济集聚区是对全省夜经济发展的总结、提升和推广,认定省级夜经济集聚区有利于促消费、稳增长,对带动创业、增强城市活力、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具有深远意义。

有专家指出,从供给端来看,目前国内夜市经济存在着同质化、低水平建设的情况。而从需求端来看,往返交通是否便利、深夜出行回家是否安全、商圈停车位是否充足等问题,依然在制约着夜间消费的潜力。

为此,宋向清指出,发展夜市经济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更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层次的夜间消费需求。各地在开展夜市经济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结合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去打造优质的、具有特色的、内涵丰富的夜经济消费场景。同时,还需提升配套服务,提高居民夜间消费的便利度、活跃度和安全性。(刘瑞朝 李连凡)


编辑:祝萍  审核 :安艳鸽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