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河南科技缘何“硕果满篮”?

2024-06-28河南日报

  6月28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大会上,在主席台就坐的7位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令人瞩目。2023年度,我省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5项,其中主持7项,参与8项,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

  国家科技奖被誉为中国特色科技奖励体系的“金字塔尖”,此次的“硕果满篮”,是两年多来我省科技创新成果的集中呈现,更是三年多来我省浓墨重彩推动科技创新、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鲜明体现。

  “创新风向标”指向何处?

  过去两年多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改革国家科技奖奖励制度,强化了国家科技奖励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紧密结合,被视为国家引领创新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建设什么样的科技强国”、“怎样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等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吹响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冲锋号。

  与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密切呼应的,是2021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摆在全省“十大战略”之首,推动实施的一系列创新发展举措。

  三年来,我省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先后召开14次科创委会议和4次科技委会议,研究103个重大议题,统筹解决我省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科技创新问题,打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的“组合拳”,政策密度之大、推动力度之强前所未有,聚焦全链条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使科技创新的动能活力充分激发。

  从效果看,三年来我省科技创新各项指标大幅提升,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持续增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后备队伍不断壮大,根据《2023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显示,我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居全国13位。可以说,河南干成了以前想干而没干成的事,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跑出了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加速度”,培育出了科技支撑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满园春色”。

   “创新能量”源自哪里?

  “省委、省政府以前瞻30年的眼光布局和建设了中原农谷,为我们科研人员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在全省科技大会上发言时,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雷振生情真意切地表示,离开了党和政府的支持,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年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三足鼎立”大创新格局加快构建,“两城一谷”建设全面起势、蓄势突破,正日益成为全省创新资源的强磁场、创新人才的集聚地、创新动能的主引擎。

  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落地郑州、崖州湾实验室河南试验基地启动建设、全省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短超强激光平台加快建设……我省正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整合、重塑、改造、提升已有创新平台,加快布局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创新平台,已先后揭牌运行20家省实验室和6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形成“强核心、多基地、大开放、大协作、网络化”的创新体系,充分“聚能”“赋能”,激发创新“裂变”。

   “创新指挥棒”引向何方?

  如何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现代化河南建设的磅礴力量?本次全省科技大会为河南下一步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省将继续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昂扬斗志和拼搏精神,聚焦重点关键,在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上不断实现新突破。特别要在完善提升“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等方向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我省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着力打通产业创新全链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技术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运用上的主体地位,加快构建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格局;要努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要全面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以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只争朝夕、开拓进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图解

  新突破!河南15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河南日报记者 尹江勇)

  


编辑:祝萍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