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纪念日丨我们都是追“锋”人
大河网讯 草木舒展,春风呢喃,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我们与这个温暖的名字相约。
“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凌晨3点救助女童的河南包子铺夫妇被全网点赞、村民踏着积雪挨个敲窗给高速滞留乘客送热面、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河南救援队的身影……网友们讨论起身边的“好人”时常说:“‘雷锋’一直在我们身边,每一份善举都是与雷锋的跨时空对话。”
一名22岁解放军战士的故事被人们传颂了大半个世纪,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却让亿万颗心同频共振。今天,我们重读《雷锋日记》,和模范人物、新时代少年、全国人大代表一起聊聊“雷锋精神”。
播下精神的种子——
53年来坚持自办雷锋故事画展教育下一代
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
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
——1958年6月7日《雷锋日记》
“我以后也要做志愿者。”“作为雷锋小学的一员,只要能帮助别人,再小的事都有意义。”2月26日,开学第一天,中原区伏牛路第四小学作为郑州市唯一的雷锋小学,邀请郑州市红十字星火志愿服务队陈福安与少先队员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代的对话。
“了解了他们正在做的志愿服务后,我觉得这些爷爷奶奶真让人敬佩。”2月29日,郑州铭功路小学的同学们来到郑州火车站西广场志愿服务站,听老年雷锋团团长姚淑英详细介绍志愿服务站的服务项目,一起为旅客提供帮助。
…… ……
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青少年茁壮成长,他们用行动续写着“雷锋日记”。
河南省青少年德育宣讲团团员、鹿邑县贾滩镇退休教师孙永清53年来坚持自办《雷锋故事流动展览》教育学生,被誉为“雷锋精神传人”。
“我是(20世纪)60年代的学生,唱着学雷锋的歌长大,从小就受到雷锋精神的熏陶。”孙永清说,雷锋上学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个读书迷,也时刻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这些都值得现在的孩子们学习。1971年初为人师时,他就根据少年儿童爱看图、爱听故事的特点,自办雷锋画展,希望用雷锋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塑造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就这样,一做就是53年。
孙永清用自制画展给孩子们讲述雷锋故事
“最早,我是把收集来的资料绘制成一个个小故事,连接成几十米长的画卷,一边转动一边给学生们讲雷锋的事迹。”慢慢地,孙永清独出心裁制作的画展由黑白变成彩色、由手摇式变成遥控式;宣讲范围不断扩大,由主动上门宣讲到各地的盛情邀请他讲。
自制6部《雷锋故事流动展览》、制作8套《雷锋事迹系列宣传画》、录制8部微电影雷锋故事专题片……53年来,孙永清奔赴了二万余公里,到城乡中小学进行巡展义演1500场次,覆盖学生达3000万人次。
“真正的财富是精神财富,真正的力量是榜样力量。”孙永清建议青少年通过观看雷锋视频、读《雷锋日记》、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了解雷锋的故事,从做家务、关爱老人、开展志愿者服务开始实践,努力让自己成为“雷锋式的好少年”,感染、带动身边更多的同学忆雷锋、学雷锋。
接下“燃”系青年接力棒——
要做新时代闪光的“螺丝钉”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1959年10月25日《雷锋日记》
1960年1月8日,雷锋响应征召,参军入伍,从一名优秀工人转变成一名革命战士。他在入伍当天的日记里写道:“我要把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
现如今,这位“燃”系青年的故事影响了一位又一位新时代的少年。
“早岁苦海,从军有爱扶万民。日日救济,身家虽贫志不贫。少年义气,当由小事护助起。人人有爱,四海同乐天下安。”这首《减字木兰花 ·学雷锋》出自11岁的2023年度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张皓宁。
“雷锋叔叔的日记和故事,一直以来都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张皓宁告诉记者,“雷锋叔叔”特别爱帮助别人,他也会学着雷锋,利用周末时间和爸爸一起参加爱心施粥,还将平时发表文章所得稿费和压岁钱都攒起来定期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款。
张皓宁(左二)在家长陪同下参加爱心施粥志愿服务活动
2023年度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贺祉皓,是焦作市博爱县柏山镇贵屯小学的一名学生,他所在班级有一位同学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正常行走。从一年级起,贺祉皓坚持做这名同学的小拐杖,上课下课帮他推轮椅,吃饭时帮他打饭洗碗……在贺祉皓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助人为乐的队伍中。
“我觉得雷锋精神就是助人为乐的精神。”说到如何做好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人,贺祉皓告诉记者,“学习雷锋精神不是说让我们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做到时时想着别人,处处帮着别人,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力所能及就是一种传承。”
贺祉皓帮同学一起上下课
因见义勇为被评为2023年度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的马舒涵,也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对雷锋精神的理解。
“我们常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现在,一见到做好事的人,人们又都会想起雷锋,所以在我心中,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到自己的“偶像”,马舒涵告诉记者,以前他会好奇雷锋为什么要这样做,直到因为一件件举手之劳后听到别人对他说的谢谢,那种开心的感受就像是对自己的一个奖励。未来,他想像雷锋一样参军入伍,在与人为善中找到自己立身于社会的本领。
思如“锋”,知进取,善思考;行如“锋”,助人为乐,手留余香;志如“锋”,见义勇为,凡人善举。这,正是青春的“锋”帆。
践行是最有力的传承——
共同续写新时代“雷锋日记”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
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仍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1962年3月4日《雷锋日记》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践行是最有力的传承。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雷锋精神?
用助人为乐续写“雷锋日记”是全国人大代表、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许湾乡希望小学校长李灵的希望。
全国人大代表李灵
3月4日,李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要重视“雷锋精神”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李灵一直秉承要教育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们了解雷锋精神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以雷锋为榜样,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我们每年节日都会带领学校的孩子们去敬老院和附近村庄看望慰问孤寡老人,教孩子敬老、孝老。”李灵认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对“雷锋精神”最好的传承。
新时代如何践行“雷锋精神”?全国人大代表、南阳市第一中学教师郭丽常常思考的问题,而“钉子精神”则是她的见解。
全国人大代表郭丽
“雷锋是一个普通的人,虽然他做的事都是小事,但是他能一直坚持做下去。”郭丽告诉记者,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每到周日她会和几个小朋友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拿着笤帚,欢快地走在去敬老院的路上的模样。也是从那时起她就下定决心做一个诚实、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每每遇到困难时,也会想起钉子精神的那句话——“时间再挤一挤,问题再钻一钻。”
“我是一名化学老师,每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我总会想起‘钉子精神’。”郭丽认为,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是我们倡导的学习方式,学科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当同学们学会主动解决问题、不放弃时,实际上也是“雷锋精神”的体现。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中,我们对真善美的尊崇从没改变,我们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从未停止。阳春三月,东风拂面,我们都是追“锋”人。(赵檬 董蕾/文、视频 胡瀚泽/海报)
编辑: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