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堂、观龙门、看香山 全国文旅达人探寻洛阳“神韵”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6月29日,2023河南文旅文创发展大会在洛阳举行,省内外文旅部门、企业、旅行商代表一道走进神都洛阳,探寻洛阳“出圈”密码。
甫一开放迅速走红 隋唐洛阳城如何做到的?
来到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登上武则天执政时期最重要的宫殿建筑明堂天堂,一览天街繁华。它们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座单体木构建筑,也是隋唐洛阳城宫城大内和轴线的核心组成部分。
现在高达33.52米的明堂和88.88米的天堂,均为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2015年4月甫一开放,便迅速“走红”,原因几何?
身穿汉服的工作人员让不少人感到新奇,而刚一走进明堂,一场演出便让大家驻足不前。
据工作人员介绍,景区依托特色历史文化资源,还原历史故事,演绎文化内容,全力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通过武皇临朝、万国来朝、盛景霓裳、宫廷乐舞等实景演出,与游客实现深度互动。
为了有更好的体验感,景区特设遗址观赏学习、大遗址探索、明堂武皇造字、伟大的建筑、习茶懂礼等五大系列研学课程,推出《无字梵行》《万象龙吟》《风起明堂》等剧本游戏,广受游客好评。
为了做到更好的宣传,洛阳还邀请国风网红达人作为景区“星推官”,自主打造“神都仙女团”为代表的“神都”系列自媒体矩阵,文旅IP不断强化,使开业仅仅8年的明堂天堂,成为海内外游客来洛阳旅游的必去景点。
晨观龙门,暮醉香山 洛阳首景打造新亮点
晨起饮雾观龙门,暮沉依栏醉香山。临洛阳,首选龙门。清乾隆皇帝赋诗有云:“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自古才华地,当秋罕跸间。”白居易对此更是流连忘返,写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
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的龙门石窟,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等朝代,前后长达1500余年,形成了南北长达1.3公里、拥有窟龛2345座、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60余块的石窟遗产,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龙门石窟的地位,决定了它早在2000年就成为河南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海内外文明的老景区甚至是传统景区,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而在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就达到了300万。
说起龙门石窟,工作人员非常自豪:“如何让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这是旅游进入新业态之后面临转型升级的重大考验。我们的着力点,就是在加强文物保护研究的基础上,注重打造新场景、植入新业态,而不是只能看佛龛、造像。”
此外,景区打造的龙门古街特色街区、白园香山寺片区等文旅消费新场景,无上龙门沉浸体验馆,“画舫夜宴”“洞窟体验”、夜游龙门等定制化高品质文旅经营项目,形成了潮流时尚消费新亮点。
运河源、隋唐韵、河洛技 一座博物馆讲述“一粒米的漕运之旅”
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来自山西的一名旅游业界人士感慨道:“在我们的印象里,貌似洛阳只要建个景区、开发个景点,就能吸引游客。”
位于老城区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是全国首个围绕隋唐大运河进行系统性阐释的博物馆。线路考察团成员刚一抵达,就被“运河源、隋唐韵、河洛技”这一设计理念所吸引,连绵起伏的屋顶,勾勒出隋唐宫室建筑群的天际线,黄色的唐三彩陶瓷挂板雕塑,塑造出浓烈雄浑的盛唐意象。
走进入口大厅,一条流动的运河,舟楫穿行,串联起余杭、洛阳、涿郡,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沿途盛景、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和丰富物产。
一粒米的漕运之旅、皇帝的餐桌……展厅中,多媒体互动体验,让大家印象深刻。
博物馆工作人员说,开业一年来,他们联合有关企业开展“博物馆奇妙游”剧本杀活动,让游客在新潮玩法中沉浸式体验大运河历史文化。同时,还加强与国内知名研学教育机构合作,共同策划具参与性、实践性和体验感的研学实践活动。
自去年开馆以来,博物馆共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举办研学旅行、“博物馆奇妙夜”剧本杀等特色活动200余场,成为洛阳新的文化地标。
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 嘉宾直呼“洛阳不得了”
近年来,洛阳坚持“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理念,把整座城市作为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持续在优化沉浸式体验场景上下功夫,用剧本娱乐等业态做好串联,更好锁定年轻人群体,不断增强文旅服务保障能力,通过增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提升城市文旅竞争力,使洛阳文旅亮点纷呈、火爆出圈,成为热门网红打卡地。
“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思路,推动各景区布局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丰富游客沉浸式体验,实现由传统的观光型旅游向体验式旅游的转型。
参加线路考察的省内外文旅部门、企业、旅行商纷纷表示,不到洛阳城,不知道洛阳旅游的魅力;不到洛阳城,不知道洛阳旅游新业态的动人;不到洛阳城,不知道洛阳深入践行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而到了洛阳城,则深刻感受到了“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的内涵。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