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 兼职的方式有很多,千万别选写在《刑法》里的这种!
大河网讯(记者 王怡潇)随着就业季的到来,不少在校大学生会选择做一些兼职,一方面希望通过兼职融入社会,一方面赚取生活费用。然而,“招聘推广人员、点赞员,工作地点任意。”“时间灵活,工资日结。”……殊不知这样的网络兼职广告可能都是骗子的套路。打打电话、发发信息就能赚大钱,这是真的吗?
案例丨寻找兼职也能成为犯罪“帮凶”?
4月11日,大河网记者从郑州市公安局高新分局了解到,在一起大学生长期发送涉黄App诈骗信息的案件中,受害人被骗近20万元。据该局反诈民警位万超介绍,在这一类案件中,多数涉案学生有兼职的习惯,利用空闲时间补贴自己的日常开销。“犯罪分子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在网上发布‘工资日结,要求低,只需打电话’等条件,诱导大学生。”这些学生被网络小广告吸引,加入租号群,有的学生亲自参与发送诈骗信息活动,有的学生将自己的账号密码截图发给中间商或者骗子本人并辅助登录。“他们不知不觉沦为了诈骗‘工具人’。”
“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等有可能被犯罪分子用来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郑州警方在日常反诈预警中发现,学生参与的手机卡涉案案件数量有所增加。
在郑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大河网记者向反诈民警相冰了解了这类案情的诈骗套路。“现在,许多互联网平台都从事信贷服务,部分大学生为满足与自己不相符的消费需求,从这些平台上贷款消费,后期需要还款,就加剧了他们的兼职需求。”有些学生为获得更高的报酬,明知道对方是从事违法犯罪等活动,依然为其提供帮助,涉嫌犯罪。他们被教唆、蒙蔽、引诱出租、出售电话卡、银行卡,帮助诈骗分子实施呼叫转移、转账、取现,构成犯罪的典型案例不在少数。“甚至,还有些学生因找工作被卷入了境外电诈窝点。”
科普丨“热门”诈骗“工具人”都有哪些种类?
随着网络安全治理越来越严,诈骗团伙已经开始想尽办法隐藏自己。资质好、信誉高、防范意识不强的在校学生成为首选目标。为避免成为诈骗集团的“帮凶”,相冰通过大河网给广大网友科普了其他几种常见的诈骗“工具人”。
【兼职工具人】
“引流拉人、辅助建群,完成后退群领佣金。”这些人自诩积极奋斗的斜杠青年,以为兼职是帮商家吸引人气,殊不知这些“群友”即将被骗子狠狠榨干。
【解封工具人】
这些人加入解封工作室,预先添加骗子账号进行养号。当骗子账号被举报封号时,再以好友身份完成辅助解封。“这可不是‘助人为乐’,一旦帮骗子解封成功,他们就可能涉嫌犯罪。”
【跑分工具人】
有些人为了赚钱,在跑分平台注册,把自己的收付款码、银行卡贡献出来,并且缴纳押金。接收骗子的赃款后,一番洗钱再流回骗子手中。“他们没有意识到,由于接收的都是赃款,自己的账号也很容易被封!”
分析丨“不知情”是免罚理由吗?
“大学生小陈通过兼职,将自己的银行卡出售给他人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20余名被害人向小陈的银行卡内转入人民币200万余元。法院判决小陈构成‘帮信罪’,获刑一年五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郑州怀律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赵一婕介绍,“帮信罪”全称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2015年的刑法修正案中,新增了此罪。虽然“帮信罪”新增没几年,赵律师已经手过好几个相关案件。她说:“令人意外的是,目前,‘帮信罪’已成电信网络诈骗‘第一罪’,”属于近年来我国第三高发的罪名,学生或刚出校门的青年人涉案比例大幅增加。今年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也指出,5年间,起诉非法买卖电话卡和银行卡、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提款转账等犯罪从2018年的137人增至2022年的13万人。
“帮信罪”在实际案件中有什么表现呢?赵一婕给出了解释:这些人多为租售银行卡、电话卡,“跑分”,开发违规App,为相关电信诈骗App进行推广等行为,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电诈“工具人”,他们构成了电信诈骗链条中重要一环。“他们对犯罪不完全知情,为了钱半推半就帮助骗子,一天大概赚一两百块钱,以为这样挺滋润的,殊不知网上实名认证的‘自己’已经和多项犯罪关联。”
“事先我并不知情。”“我不知道银行卡借给别人也是犯罪。”在赵一婕的办案实践中,有的犯罪嫌疑人找各种理由辩解。“事实上,涉嫌‘帮信罪’,只要意识到对方是在实施信息网络活动犯罪,就算不清楚具体实施何种犯罪,也能构成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造成他人损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可以看出,这两部法律使用的文字都有‘造成他人损害的’”,赵一婕强调,“尤其在新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后,只要‘被损害了’,被害人就可以依据新的法律向卡主或者诈骗分子提出民事诉讼。”
“一旦涉案,严重的可能构成‘帮信罪’,情节较轻的也可能依据2022年12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反诈民警相冰表示,无论是刑事处罚还是行政处罚,都会对学生毕业后的考研、找工作等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会被多个部门联合惩戒。
预防丨如何避免成为“工具人”?
为什么学生群体更容易成为“工具人”?“因为他们缺乏社会阅历,容易被忽悠;也缺乏收入来源,容易被诱惑。”共青团河南工程学院委员会副书记李桃丰告诉记者,为做好校园网络安全工作,增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的力度,学院团委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会通过学院的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线上渠道发布防电信诈骗内容和相关电信诈骗案例;落实学院师生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关注国家反诈中心官方政务号等。”除此之外,也经常组织反诈教育培训、召开主题班会、走访学生宿舍,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反诈意识,最大程度降低电信诈骗发生概率。
“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高校学生,对租收款码、租账号等不正经的兼职坚决说‘不’!”李桃丰提醒广大高校学生,一定要严格保密自己的账号、密码、二维码。看到有人发布租号、跑分、解封等兼职,赶紧举报!
新型涉网犯罪是一个多环节的犯罪,涉及多个行业。“电信诈骗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治安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治理问题,各行各业都要扛起主体责任。”相冰表示,像金融行业、电信行业以及互联网行业,如何防止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也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金融部门要规范银行卡开办及管控,电信部门要规范手机卡开办及管控,而互联网行业对于一些在网上从事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发现,及时管控,严格准入条件。”
骗子吃肉,“工具人”啃骨头。赚得少也就算了,一旦案发,骗子在国外逍遥,“工具人”首当其冲被抓。“我们盘点了电诈‘工具人’的年龄范围,他们大多一二十岁。”在讯问室里、在派出所门口、在冰冷手铐下,他们的样子令人揪心。赚钱的方式有很多,在这里,记者也提醒广大网友,千万别选写在《刑法》里的这种!
编辑:孙振恒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