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原智库年会在郑州举行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12月27日,第四届中原智库年会在郑州举办。来自中国社科院、南开大学、省委宣传部、省社科院、省社科联、省文物局等单位,全省各市委宣传部、党校、省重点智库、特色智库负责同志、专家代表近200人参加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震中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华文化建设中中原的历史底蕴与贡献》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历史上中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中原文明和国家起源路径是中华文明代表性路径,以中原为核心的夏商西周三代王朝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形态结构以及华夏民族的形成,是中华文明第二阶段的特征,从秦汉到唐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在黄河中游地区。他表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需要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的结合也是一种融合,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金民卿研究员作了题为《深度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内在逻辑》的主旨报告。他从六个方面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内在逻辑。他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已经成为一个必须坚持的共识命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展开分析、系统分析、深入分析的过程。要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必要性分析,就是要不要贯通的问题。二是可能性分析,就是能不能贯通的问题。三是内容性分析,就是贯通什么的问题。四是过程性分析,就是要做什么样的贯通的问题。五是方法论分析,就是贯通的方法路径问题。六是结果性分析,就是贯通之后结果问题。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朱彦民教授作了题为《从甲骨文说到中国文化自信》的主旨报告。他提出,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文明标志、智慧结晶、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甲骨文的发现对考古学、文字学、语言学、语法学、文学、古典文献学、书法艺术等学科和门类,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今甲骨学不仅是中国古文字学的重要分支,它已经交叉渗透到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文献学、民族学及思想史、文化史、艺术史、科技史等相关学科之间,成为探讨华夏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渊源的前沿窗口。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及其研究可以读出中国文化自信,具有极强的重要性。
大会发言阶段,河南省社科联主席李庚香,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领队赵海涛,焦裕禄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文柏松、河南省社科院院长王承哲、河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李立新等六位专家分别作了题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河南文化遗产与读懂中国》《深化探源工程工作,厚植文化自信根基》《充分发挥阵地优势扎实推进智库建设》《自觉承担起兴文化的使命任务》《中原是中国汉文字起源形成和发展完善地》的大会发言。
本届年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召开,主题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年会由省委宣传部主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承办。
编辑:林辉 审核 :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