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免学费,领补助!为中职学生铺就“知识改变命运”之路

2022-09-02大河网

大河网讯 “学生资助政策仿佛一颗种子,在每个困难学生的心里落地生根发芽。”9月1日上午,记者跟随“教育这十年”“1+1”学生资助工作主题系列采访团的步伐,走进焦作市博爱县。

从想要辍学到打算攻读研究生

刘淑洁是博爱县磨头镇大屯村的一名学生,2017年9月就读于博爱县职业中专,在校期间三年学费全免,并享有涉农专业补助、“雨露计划”等资助政策。

“爷爷奶奶有冠心病,家里只有父亲一个人外出赚钱,经济比较困难。如果需要供我和妹妹一起读书,各方面压力很大。所以,那时候没想过读书,反而想要辍学。”刘淑洁说道,“后来了解一些相关的国家资助政策,于是我来到这个学校就读,学习现代农艺技术专业。”

在博爱县职业中专学习期间,刘淑洁参加各项比赛和培训,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因为需要兼顾技能和学习两个方面,她所投入的时间比其他同学多了一倍。

所有汗水都有收获,所有努力都不被辜负。2018年10月,刘淑洁获得“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蔬菜嫁接个人一等奖”,2019年5月获得“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蔬菜嫁接个人一等奖”。2019年12月,获得第一批中职国家奖学金。2020年9月,她考入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继续学习涉农知识。

记者了解到,刘淑洁所在的大屯村主要种植冬桃,放假时她利用所学知识,帮助身边农民修剪桃树的树形。“这样成活率会高一些。”刘淑洁高兴地说,“冬桃成熟的时候,叔叔阿姨会让我去他们的园子里摘桃子吃,桃子可甜了。”

“一路走来,我很感谢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如果没有这些政策,我可能早早就放弃了学业。”刘淑洁告诉记者,接下来,她打算攻读研究生,走向更高的舞台,用更加优异的成绩回馈家乡、回报社会。

通过技术和知识努力改变命运

在博爱县职业中专,还有很多像刘淑洁一样通过技术和知识改变命运的学生。在资助政策的帮助下,那些濒临失学、辍学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丹欢欢自小由姥姥和母亲抚养长大,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打算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后来,在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的帮助下,她得以顺利入学。

从此,在丹欢欢的心中埋下了“爱”的种子。她表示,“求学期间,村里需要志愿者,我踊跃报了名,尽自己所能为疫情防控做贡献,为此还获得了焦作市‘最美志愿者’称号。”

2019级音乐专业学生贺幸的爸爸、爷爷和奶奶身体都不太好,需要常年吃药。来到博爱县职业中专,申请到国家补助以后,贺幸刻苦学习、努力奋进,今年考上了安阳师范学院。

“在老师们的教育下,我女儿终于如愿考上了大学。我们一家子都非常开心,也非常激动。国家给咱这么好的政策,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关怀和温暖。”贺幸的妈妈表示。

 2017级养殖专业的吕晨阳亦是如此。他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虽然家庭特殊,却始终没有放弃通过知识来改变生活状况、改变命运的梦想。

没有辜负学校和班主任的指导,他的学习成绩一路飙升,最后在对口升学中,以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入河南科技学院,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想。

困难学生充分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

据了解,博爱县职业中专在生源结构上存在农村学生多、少数民族学生多、经济困难学生多等“三多”的显著特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奖、助、免、资、勤”为框架的学生资助体系,全链条无缝帮扶。

博爱县职业中专书记兼校长王乃念介绍,全校享受免学费政策26000余人,受助金额达4900余万元;享受国家资助7500余人,受助金额达2600余万元,有11名品学兼优的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受助金额6.6万元。

他透露,“在受资助的学生当中,有60%的同学考入了高校,有22%的毕业生成为行业和企业的骨干,有18%的毕业生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

“博爱县因贫失学、辍学成为历史。”博爱县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世涛告诉记者,通过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再因学费问题而失学,充分享有了公平的教育机会。“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再为生活费用发愁,不再因经济问题而辍学,可以踏踏实实地安心学习。”

谈及博爱县资助工作的开展,刘世涛表示,“十年来,博爱县已经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万人次,资助资金6200余万元。年资助人次从2012年的7600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16000人次,翻了一番。年资助金额从2012年的473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870万元。”(张欣慧)

编辑:谭敏  审核 :郭同欢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