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AI太极”亮相冬奥会!传统中医与现代技术结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2022-01-29大河网

大河网记者 臧小景

传统的中医药文化与创新的AI形式结合起来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了解中医药文化!“‘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这两个词很有趣,在北京期间,我要学会这套拳。”来自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乔治亚说。

近日,位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颇受欢迎,国内外大批媒体记者被“AI太极”的自然人机互动所吸引,在驻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纷纷跟随“AI太极”数字师傅练习陈式太极拳。据大河网记者了解,这款“AI太极”产品由郑州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智能化联合科研团队开发,展期截至3月13日。

媒体记者跟随“AI太极”练习陈式太极拳

“AI太极”有哪些含义?为何要开发这款产品?

“人工智能+太极,将现代技术融入传统太极训练与推广,助力太极拳指导与推广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让爱(AI)太极的爱好者,更好地学习太极拳;让对太极拳陌生的人,通过‘AI太极’来爱上中国的太极拳。”郑州大学任海川老师介绍,“AI太极”主要有这三层含义。

“AI太极”从何时开发?为何要开发?大河网记者获悉,“AI太极”开发从2020年初开始,起初主要是针对二十四式太极拳为蓝本,通过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太极拳动作的多维度量化评估与高沉浸感训练,开发便携式智能设备,可以辅助纠正与指导太极拳学员在不同时间及地点的动作、发力及节奏,避免不必要的训练损伤。同时,也可为河南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发祥地的太极拳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作品亮相冬奥会主媒体中心是去年10月,通过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经选拔最终确定。

“AI太极”以何为蓝本?有何功效?据大河网记者了解,研发团队通过近一个半月的方案重新设计与技术攻关,最终确定以陈式太极拳为蓝本,邀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第二十世传承人、散打世界冠军、太极宗师陈小旺老师得意门生孙武教练,基于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适用于不同层次参与者的“AI太极”新作品,助力在新冠肺炎背景下参与2022北京冬奥会的媒体人、普通工作者及运动员打打太极,在休息中得到愉快与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观众体验后怎么说?对传播中医药文化起到怎样作用?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强身健体的拳法,深受国际友人的热爱。此次中医药文化展将现代科技融入中医药传统文化,专门设置“AI太极拳”互动环节,让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记者了解和体验太极拳的魅力和中医文化的特色。

“打一套陈氏九式太极拳,两分钟后,竟微微出汗。”现场体验和了解太极拳之后,媒体记者均被太极拳的魅力所折服,表示在空闲时间会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拳法。通过“AI太极拳”互动体验,让国际媒体记者切身体验古老的中医药文化和现代科技结合的魅力,切实助力中医药文化“走出去”。

今后会对“AI太极”继续升级改进吗?有何打算?

“今后我们将通过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化,满足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同人群对于太极拳学习与训练的智能化需求,让传统中医与现代技术结合走进千家万户,助力传统中医药智能化发展,让中医药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据任海川老师介绍,接下来会将此技术更好地用于太极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助力河南文化、教育与体育事业的高质量、智能化发展。

据记者了解,“AI太极”依托郑州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智能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黄璐琦院士指导下,由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任海川副教授、毛晓波教授及其中医药智能化联合科研团队开发,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第二十世传承人、散打世界冠军孙武教练的陈式太极拳为蓝本,开发满足不同人群难易程度的太极拳自然交互数字化训练平台,通过高清全景展示与人机双向自然交互教学相结合,采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方法实时捕捉人体的关节点数据,实现太极拳动作位姿、节奏与能量变化的智能评估,最终给出“检验”练习者的学习报告与综合评分。(线索提供:孙奕)

编辑:陈梦伊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