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平凡岗位话不凡

2024-04-30大河网-河南日报

原普 段中夏 刘文超 吴毅明 徐明亮 本版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2020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郑州圆方集团全体职工的回信中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勉励广大劳动群众坚定信心、保持干劲,弘扬劳动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

  沉甸甸的回信、热乎乎的话语,给广大劳动者带来巨大鼓舞与激励。又逢五一国际劳动节,一起来听听一线劳动者讲述自己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业绩的故事。

  小保安闯出大名堂

  “平凡的工作,也能创造出非凡的成绩;平凡的人生,也有不一样的精彩。”

  讲述人:郑州圆方集团医疗事业部副总经理 原普

  “弘扬劳动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如同一缕春风,吹拂每一位圆方人的心田。这份肯定与鼓励,成为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我的职业生涯始于保安员这个岗位。那时,只有初中学历的我,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加入了圆方集团。穿上保安制服的那一刻,我立志要在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

  经过十余年的辛勤耕耘,我从一名普通的保安员逐步成长为公司医疗事业部的副总经理。一路走来,我经历了无数次的挑战与磨砺,也收获了成长与进步。

  保安工作平凡而琐碎,但我深知,每一份工作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既然干了就要把它干好。在保安岗位兢兢业业工作几年后,我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记得2016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即将开诊,我负责组建安保队伍。时间紧、任务重,我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最终在短时间内组建起了一支高效、专业的安保团队。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平凡岗位的重要与责任。

  疫情防控期间,我带领安保队伍吃住在医院,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再困难、再辛苦,都咬牙坚持;抗洪抢险时,作为一名党员,我带头跳入水中,用沙袋、棉被筑起一道道防线,保卫院区的安全。

  工作繁重,学历不高的我意识到要进步就得学习。于是,我在岗位上积攒经验、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最终自考获得了专科、本科学历。这些学习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也让我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2022年4月,我凭借在圆方工作十多年的经验和学习经历,成功获聘圆方集团医疗事业部副总经理。

  回望从保安到副总经理这十多年,我始终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劳动精神。我就认准一个理,我是一个平凡的人,要把平凡的事做好。(河南日报记者 何可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浩整理)

  带年轻人挑起科研大梁

  “我相信,所有平凡岗位的努力汇聚到一起,一定能够成就一个伟大的不平凡。”

  讲述人:郑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副主任 徐明亮

  建立数字孪生平台,研制关键技术系统,进行复杂系统决策验证……这些服务国家关键领域发展的重点难点,也是我和团队现在正不断努力研究的方向。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能够承担国家科研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国外的强悍对手一起“掰手腕”,对我们来说是目标,是责任,更是一种光荣的使命。

  从上大学时开始,我就希望能走一条追求技术前沿、满足国家需求的科研之路。入职郑州大学后,我的研究方向依然紧跟科技前沿和国家需求的脚步:城市交通大脑的科学研究致力于解决交通治理的问题,运用人工智能进行无人化的工业部件质量检测……在这些重大项目的牵引下,我不断历练、不断成长,成为河南省信息学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

  目前,我的团队里已会聚近40位年轻教师和近200名研究生,形成了一支有组织的年轻科研团队。很多人说做科研苦,但我和团队里的年轻人们并不这样觉得,反而“乐在其中”。

  我的研究方向给了我更多的机会去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大概是因为这样的成长和工作经历,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一种“时不我待”的内在驱动力,也更加坚定了要带着更多年轻人挑起科研大梁的想法,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

  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依靠基础研究和人才支撑,青年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需要的群体。我们正在尝试探索一条新的人才培养路径,希望通过“导师制”,让郑州大学规模庞大的一流本科生群体在最有创新力的阶段,更多参与到重大课题中来,既为青年人才成长搭建广阔的平台,又能有效激活高校的“人才引擎”作用。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郑州圆方集团职工的回信中,勉励广大劳动群众“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这句话一直深深感染着我。

  人工智能领域有个重要方向叫“群体智能”,如果我们每个劳动者都能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那么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在齐心协力建设我们伟大祖国的过程中,必将汇聚形成一种巨大的“智能涌现”。我相信,所有平凡岗位的努力汇聚到一起,一定能够成就一个伟大的不平凡。(河南日报记者 师喆 整理)

  技术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常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做一名好的推拿医生,我觉得没有捷径和技巧,唯一需要的就是肯吃苦、能专注。”

  讲述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二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 吴毅明

  常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做一名好的推拿医生?我觉得没有捷径,需要的就是肯吃苦、能专注。

  有患者说我是“老黄牛”,我总是会心笑笑,觉得这是对我最大的认可。从研究生毕业到今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从事推拿工作十三年,从资历上来讲我算是“老黄牛”;不管是做临床还是如今当病区主任,我一直坚持在一线为患者服务,从深耕主业来讲我也算是“老黄牛”。

  对我们这一行来说,技术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学推拿有一个十字诀,“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讲的是手法上的基本要领,想练到一定“火候”,必须下一番苦功夫。

  首先要有吃苦精神。我们推拿时,经常一站就是一整天,有时忙到连一口水都没空喝,手指手腕红肿都很常见。有时候我看到学生手腕的皮肤磨破,甚至在按摩巾上留下血渍时,确实很心疼,但吃不了苦,哪能成得了大器!

  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掌握好推拿的“力道”,用一时的力简单,难的是如何一直保持同一个力道、同一个节奏,难的是力道如何透皮入内,达到内脏及组织深层。

  除了肯吃苦,还要能专注,要扑下身子,坚定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以前,干推拿被认为是“没出息”的人的出路。如今环境大不一样,大街上的中医馆、按摩店比比皆是,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群众对健康的关注,对中医绿色疗法的认可。还有很多年轻的推拿技师和技工拿到了高层次人才认证……这些都说明,年轻人只要肯干,舞台无限广阔。

  作为医生,病人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这为我们提升中医药服务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以我所在的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来说,针灸推拿专业特色鲜明,并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特色优势和作用日益凸显。比如推拿在治疗肩颈腰腿痛方面就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临床疗效。

  如今,河南正在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我相信,推拿这个专业也一定能迎来更好的发展空间,从事推拿的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多。(河南日报记者 李倩 实习生 左诗雨 整理)

  精准“预警”守护家乡安宁

  “坚持让我们拥有无尽的勇气和毅力,去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坚守初心,心怀梦想,脚下就有力量,未来就有希望。”

  讲述人: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新乡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 段中夏

  新乡,这片我深爱着的土地,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尤其是局地突发性暴雨常常让人措手不及。2013年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毕业以来,我就与“风雨”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想用自己的力量守护家乡的安宁。

  作为一名预报员,每当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来临,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在我的预报生涯中,2016年7月19日的那场暴雨,无疑是我最为难忘的一次经历。那天,我恰好值班,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我紧张得几乎无法呼吸。辉县山区有山洪风险,每一次的降水预测都关乎着无数人的生命安全。我坚守在气象台,与同事们并肩作战,逐小时滚动预报,为水库泄洪和群众转移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

  无论工作多么紧张,我都会坚守岗位,紧盯雷达回波图,努力捕捉天气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在2021年7月的极端强降水期间,新乡多站累计雨量突破历史极值,过程最大降雨量达965.5毫米。当时我正在外地培训,但心里始终放心不下,于是连夜赶回单位,与同事们一起战斗,为防洪抢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我深知,只有深入分析总结历史天气,才能更好地预测未来。因此,我努力研究近年来的典型灾害性天气变化过程,从中找出规律,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验证,以求为未来的气象预报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针对近年来多发的各类强对流天气,努力总结预报预警指标,主持研发了成果《豫北分类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指标研究及应用》,首次系统地研究了豫北地区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规律,构建了具有指示意义的预报预警指标,填补了豫北分类强对流模型及预报指标等方面的空白,为该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对全省天气预报预警业务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大幅提升了我省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水平。

  在2023年的“杜苏芮”特大暴雨过程中,该科技成果准确预报出辉县北部山区降雨量将达300毫米以上,及时为良相坡蓄滞洪区研判启用提供了准确精准的气象服务产品,为党政机关及相关部门制定并实施防灾减灾方案争取了宝贵时间,大幅度降低了此次灾害性强降水过程造成的灾害损失。(河南日报记者 李若凡 通讯员 李庆锋 整理)

  我的年纪正是向下扎根的时候

  “行业无贵贱,任何事儿都是从零开始的,只要找准了发力点,努力去做,无愧于心,总能花开。”

  讲述人:驻马店确山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河南省丰多益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文超

  很多年轻人走出家乡到外面发展,最初我也抱着这样的想法。

  19岁那年,我从部队退伍后去了上海,在一家大企业工作,一个月有上万块钱的收入。这在别人看来挺好的,但我总感觉这不是我真正要追求的。

  我们确山县是中药材种植大县,有着“豫南药乡”的美誉。我的家乡竹沟镇王岗村也有许多农户种植中药材,我想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企业,把我们的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于是,选择返乡种植中药材。

  不过,种中药材可急不得。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与生长周期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很多中药材的种植周期都比较长,不能赚“快钱”。2018年,我开始承包土地种芍药,但是过了七八月份,地里的芍药苗像枯死了一般。请教了专家才知道这是芍药正常的生长周期,等到来年4月温度回升,芍药就会重新长出枝叶。如此循环往复3年,芍药才算长成。

  虽说刚开始闹了笑话,但我们的企业发展得还算顺利。药材好,药才能好,要保证药材品质,不能在源头出问题。我们的中药材品质好,不愁没销路。

  在产业做好的基础上,我想带着村里更多的人一起赚钱。村里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我们企业的种植经验比较成熟,所以我开始给村民提供种苗,派技术人员教他们种植技术,还帮他们销售。这带给我的获得感和自己赚钱是不一样的。

  2019年是我们种芍药的第二年,花开得特别好,许多人慕名来打卡,我们干脆建步道、修园区,方便游客赏花。但这项工作是没有收入的,还要在花期雇人维护,很多人觉得这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儿。不过,为了游客赏花方便,村里把柏油路修得笔直宽敞,盛花期游人如织,许多村民摆摊增加了收入。现在我们村建成了文明乡村,村里景美了,更多人有了赚钱新渠道,我们的工作也挺值的。

  我从不后悔从大城市返回家乡,反而觉得十分幸运找到了愿意奋斗一生的方向。人就像一味药材,18岁之前就像种苗期,现在我的年纪过了培育种苗的时期,选准了方向正是向下扎根的时候,不必急于结果。我们正值最好的时代,我想,未来在农村大有可为!(河南日报记者 赵春喜 见习记者 刘一洁 整理)

编辑:王晓颖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

推荐阅读